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在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来源: 兰州市红古区委组织部 张乃荣 更新于: 2025-09-15 13:29:51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文章强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在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以满格信心、满腔热血、满分表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千百年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早已熔铸进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枪声撕裂夜空,铁蹄踏碎山河。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爱国力量,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做到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守好“政治灵魂”,持续“补钙”“加油”,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常修常炼、常悟常进,确保在乱花纷扰中“不眯眼”,在风雨来临时“不退缩”,在新的赶考路上绝不“迷糊”、绝不“迷路”。新时代新征程,要叫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纯粹誓言,把爱国情怀化作在每一个岗位上的坚定追求、不懈奋斗,用忠诚与热血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抗日战争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指引着中国抗战的胜利方向,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形成势不可挡的全民族抗战历史洪流。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全国上下用行动谱写了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深情篇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勇往直前以赴之,艰苦奋斗以求之,殚精竭虑以成之,真正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真真切切地将心沉下去、把身子弯下去,品百姓甘苦,感百姓冷暖,知百姓饥饱,时刻把群众的“心中事”作为自己的“中心事”,努力解决教育、食品、就业、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赤诚、滚烫的为民情怀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铮铮誓言、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年抗战,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抱定“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英勇抵抗。伟大的抗日战争,激荡着中华民族改天换地、气壮山河的英雄豪情,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当前,我们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顽强意志,才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打开各项事业发展新天地。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姿态、“快马加鞭未下鞍”的状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心态,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把工作岗位当作检验能力和作风的“试金石”“大熔炉”,把难点、堵点、矛盾集中点当作比拼担当的“赛马场”,破题克难、攻城拔寨,努力成为党的事业的守护者、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它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荡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胸膛,化作无坚不摧的意志,引领我们跨越一切艰难险阻,向着民族复兴奋勇前进。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让我们以伟大抗战精神鼓舞斗志、指引方向,汇聚“再赶考”的磅礴力量,一步接着一步走,一仗接着一仗打,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精神史诗。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3021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