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习近平对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山洪灾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群众安全度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汛”而动,以高度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党旗始终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组织的力量、党员的身影、团结的精神,汇聚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
组织力就是战斗力,那一面“旗”最给人希望。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更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关键所在,在防汛抢险救灾的战斗中,榆中县各级党组织层层挺立,迎汛而上,向险而行,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红色堤坝”。在这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战斗中,中共中央组织部紧急划拨专项党费,地方各级党组织迅速配套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确保救灾物资精准调配、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在危急关头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让“最后一公里”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最牢一公里”。从长江沿岸到黄河之滨,从城市社区到偏远山村,这样的“红色堤坝”正在抗洪一线巍然矗立,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风雨中高高飘扬,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更深刻印证了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党员冲锋在一线,那一抹“红”最让人安心。“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掷地有声的誓言,在榆中县防汛一线化为最坚实的行动,党员干部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群众的生命防线。马坡乡上庄村支书陈万凯三天仅睡3小时,凭借敏锐判断及时预警,在洪水漫屋前救出被困老人;电力队长顾得军带队徒步抢修,途中为吸氧老人送去移动电源,连续奋战12小时恢复供电;公路党员张开发驾驶挖掘机在落石中开辟生命通道,用铲斗救出被困护林员……这些沾满泥浆却始终挺立的身影,深深镌刻在人民群众心中。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广大党员迅速行动、众志成城,他们有的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有的拿出积蓄支援灾区,有的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与希望。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风雨中背起老人的脊梁、在洪流中传递沙袋的双手,是用实际行动书写的责任担当。
全国拧成一股绳,那一股“劲”最催人奋进。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灾害,榆中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这些重要指示犹如巨轮灯塔,穿透风驰雨骤中的迷障,引领整个应急救援系统高速、高效运转。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基层党组织迅速集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志愿者队伍星夜驰援,物资调配“绿色通道”即刻开启,气象水文数据实时共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火线驰援,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医疗队伍驻点保障,灾后重建有序展开……从横向到纵向,全面响应机制让中央的决策部署迅速转化为基层的具体行动,这种“全国一盘棋”的协作机制,正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跨不过的浪头、冲不垮的堤坝。
风雨砺初心,防汛践使命。在这个特殊的夏天,无数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化为行动力量。他们用坚守诠释信仰,用汗水书写大爱,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在防汛大考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