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多些换位思考和群众视角

来源: 华亭市委组织部 王秀琴 更新于: 2025-07-22 15:29:40

基层干部的威信从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在谋事干事时,要多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位置、多从群众视角来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做到脚下有泥、肩上有责、心中有民,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是挂在嘴上,也不是搞“虚功”,而是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体察群众疾苦,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胜利之本。如果一个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在群众中缺乏威信,就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甚至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带头干事创业,才会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实际工作中要多些换位思考和群众视角,方能明白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自己的上心事,将工作的发力点与群众的关切点精准对接。在抓改革、促发展、优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坐在大院里拍脑瓜、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而要深入基层一线,听取不同声音、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多角度观察,深层次体验,竭力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以身作则带动一方发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既是基层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基层干部树立威信的重要途径。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基层干部要多置身事内、反视其身,多问问自己遇上该怎么办,多想想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而不是用自己觉得代替群众需要,把自我满足视作群众满意。要善讲群众语言,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大白话,打开群众话匣子,触动群众心窝子,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真心拜群众为师,诚心向群众学习,虚心向群众求教,把群众智慧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具体举措,把群众的好点子转化为改革发展的“金果子”。要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尺,把群众的槽点当作改进工作的支点,把关注的焦点作为服务的切入点,真正让手中“干的事”解决群众“愁的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3021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