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以创建“党旗领航·奋进和政”党建品牌为抓手,按照“示范引领、抓点带面”的思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整体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固本强基提质,筑牢基层基础“硬根基”。拧紧责任链条,由县委书记带头,37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包抓37个重点难点村,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调度会,每月下发工作指导意见,逐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建强头雁队伍,通过分析研判、资格联审,调整撤换村干部31名,培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10名,为村“两委”换届奠定坚实基础。每年对村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举办农民党员进党校轮训班5期1045人。强化阵地建设,新建草滩村、郑家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马牧沟等5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着力解决“危旧狭小、设施陈旧”的问题。
创新模式增效,激发产业发展“新引擎”。把产业组织“建”起来,按照“党建引领、机制创新、资源共享、产业共育、发展共赢”的原则,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组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党委”和“生态搬迁后续产业园党支部”,对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使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把发展合力“聚”起来,坚持“党委领导、协会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功能性党组织的作用,将“村情相近、产业相似、利益相联”的特色种养加产业联合起来,形成抱团发展格局,着力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和政辣椒、和政羊、太子琼浆蜂蜜等特色产业,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让集体经济“强”起来,聚焦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向65个薄弱村注入资金,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4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村均收入24.78万元。
共建共治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聚焦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以“小网格”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全县划分网格263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349名,处理解决各类事件1009项,化解矛盾纠纷704件,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聚焦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为解决三合、达浪、松鸣3个生态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融入难、管理难、就业难问题,成立搬迁安置点党支部,对13个乡镇84个村519户搬迁群众落实四级干部包抓机制,坚持精准摸排与积极对接“双向发力”,使800多名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召开村民知情大会、举办篮球赛、秧歌展演等活动,促进搬迁群众互嵌式发展。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点对点走访探视特殊困难群体6806人次,联系交流1.1万人次,办结群众困难诉求766件,帮办实事1306件,引导就业6.35万人,实现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双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