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七里河区:奋力谱写现代化中心区建设新篇章
2022-05-23 11:24:58 来源: 兰州日报
图集

    原标题:奋力谱写现代化中心区建设新篇章

    七里河区在破解发展难题、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上持续用力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近五年来,七里河区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打造现代中心区”的总目标,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形势考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定力、抢抓机遇、加压奋进,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顺利开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近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新冠疫情影响,七里河区如何发展?如何跨越?记者了解到,七里河区积极研判形势,找准应对举措,以“勇争一流”的信念高起点谋划,立足区情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质效明显提升。2021年,七里河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21.7亿元,同比增长6%,较2016年末增加107亿元,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41056元和23477元,年均增速达到8%和8.6%,连续多年跑赢GDP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5.38亿元,税收收入占比较2016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全区“全口径税收”收入达到130亿元以上,财税质量大幅提高。全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趋稳向好发展。

  这五年,也是七里河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的五年。七里河区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放松,集中精力扩投资增活力。累计签约引进颐高数字产业园、黄河财险总部等重大产业项目292个,引进到位资金969.63亿元,连续五年兰洽会签约项目数、投资额位居全市前列。组织实施重点项目91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2亿元,兰州中心、兰州老街等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建成运营,万达茂、奥体中心等一批城市地标即将建成投用,环球港、温商银滩综合体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七里河发展前景显现,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这五年,是七里河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五年。七里河区坚持“精一、稳二、扩三”,坚持不懈调结构增动能。百合、精细特菜、设施农业、城郊休闲观光等特色优势产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该区获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创建“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农业产业化更加高效,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2.8%。完成10家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和转型升级,支持现有37家规上工业企业增产增效,烟草、中车等骨干企业运行良好,二产实现止滑稳增。兰州中心、中天健广场引领西站商圈逆势崛起,万达茂、黄河楼、兰州老街带动三滩文体旅产业带初步成型,兰州消费新中心已经形成,三产占GDP比重预计超过64%,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和主要支柱。经济发展韧性更强、动力更足、潜力更大。

  把实事办到群众家门口

  5月18日,七里河中天健广场围满了人群,柳家营社区“社工委”成员单位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三病区护士长杨岩平用道具演示了心肺复苏的详细过程,并讲解了如何调整体位、判断呼吸、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法,吸引了周边商户和居民的观看学习,现场还通过有奖问答、趣味漫画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这也正是七里河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工委”平台优势,积极调动辖区各方优势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七里河区注重因地制宜“培特色”,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为全区党建工作“固补培强”。该区强化区级统筹调度、街道一线指挥、社区前站吹哨“三级联动”,进一步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坚持“全区一个品牌,街社各有特色”,议定落地“党建项目”173个,“柳邻惠”“红色矩阵”“党建区块链”等党建品牌示范效应充分发挥,“三网融合”党建·智慧云平台上线运行,“安康建兰”“五个100”工程等31个惠民项目接续实施,“红色弄堂”“民熙桥”把实事办到群众家门口,“小龚在线”直播间、“小马扎讲堂”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地气、聚人气。

  “我们把网格化与大数据相结合,通过一张全域地图和七张特色地图,全面及时地掌握本辖区人、地、物、事等基础信息数据,构建资源共享、联动共管、全面覆盖、高效快捷的智慧化基层治理体系。”龚家湾街道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街道社区298名网格员、190名驻守干部、80名“社工委”委员全部运用“三网融合”党建·智慧云平台开展基层治理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了解,七里河区80个社区“社工委”建立全覆盖,健全完善“55233”运行机制,创新“五事”“六小”特色工作法,通过资源共享、共治共建等方式,成立小区社工委工作室91个,设立楼院“居民说事点”160处,印制“民生百事簿”239册,打造涵盖用工信息、家政服务、帮办代办等一站式服务的“民生集市”23家,对接群众个性化需求,有效解决天然气入户、休闲座椅安置、背街小巷路灯安装、爱心午餐供应等居民群众急难愁盼事244件。充分发挥“社工委”“公卫委”“爱卫会”功能作用,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155个基层党组织、2236名党员干部、1092支退役军人服务队闻令而动,迅速响应,以“大包围、小分割”精细化防控模式最短时间阻断疫情传播。

  七里河区还将全面践行“市域善治大讨论”形成的制度成果,开启“社工委”+“公卫委”+“爱卫会”+驻守干部+退役军人+志愿者的“3+3”工作模式,实现党建、治理、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善治水平。同时,加快推进“智慧党建”全面覆盖,推进“小兰帮办”在学习宣传、疫情防控、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深度运用,构建全域覆盖、信息集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信息系统,大力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家住磨沟沿小区的王阿姨一直在搬家和不搬家的两难选择中。“以前小区路面坑坑洼洼的,设施也破破烂烂,更谈不上什么环境绿化,儿子的新房是新小区,有绿化,也有活动场地,可我舍不得这些老邻居们。”如今,老旧小区改造让居住了30多年的王阿姨吃了定心丸,她亲眼见证了小区的巨大变化。“你看,楼群粉刷后,小区焕然一新。”对于要不要搬家,王阿姨说,“不搬了,不搬了,小区修缮一新后,我的生活过得更有滋味了。”

  西园街道磨沟沿片区改造项目惠及48栋多层住宅楼,110个单元, 2091户家庭,总建筑面积约14.59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地面和楼面违建拆除,对小区内的地下管网(给排水)进行了改造,并加设雨水管网,做到雨污分流。小区内的强弱电线缆实施迁改入地,清除了空中线路“蜘蛛网”,重新铺设小区道路,增加智慧安防设施。在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改造的同时,保留了街区的历史风味,并根据城市色彩规划统一着色。远远望去,这些旧貌换新颜的老旧小区正以全新姿态完美融合于整个城区。

  其实,这五年是七里河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五年来,七里河区全力推进旧城改造,涵盖老城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的城市更新全面铺开,累计改造棚户区超1.45万户、老旧楼院53个。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兰石周边道路、彭家坪T210号道路、马滩T188号道路建成通车,武威路双洞子拓宽改造,交通瓶颈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七里河区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综合施策优环境、提形象。全面加快片区开发,大滩、马滩、兰石片区项目全部开工。彭家坪片区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城市吸附力不断增强,全区常住人口较2016年增加近7万。此外,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户外广告、空中线缆、占道经营等市容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南出口、铁路沿线、背街小巷整体面貌大幅改善。着力优化城市环境,“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实效,空气优良天数较2016年末增加近百天。黄河七里河段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彭家坪生态公园西区、中车拾光公园、马滩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新改建城市小游园18个。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环境越来越好,颜值越来越高。

  多措并举铺宽产业路

  “几年来,我们通过技术改良、提高百合种球繁育质量的方式,不断降低种球成本、缩短百合生长周期,服务老百姓。”近日,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李斌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七里河区重点解决百合种植中出现的种球退化、土壤养分降低、种植管理不科学、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以鳞片扦插繁殖技术、茎尖脱毒繁殖技术等为突破,科学提高种球质量和种植产量,并总结形成了兰州百合的栽培集成新技术。

  明旺合作社理事长康明旺告诉记者,通过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种植出来的百合,不仅形象和口感都有了提升,而且每颗重量都在3两到6两。“这种百合每斤都能卖30元左右,较传统方法种植的百合,价格提升了一倍。”康明旺说。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如今七里河区正扎实做好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记者了解到,五年来,七里河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补短板强弱项。累计投入资金10.56亿元,改造农村老旧房屋1276户,易地扶贫搬迁1435户,实施安全饮水工程83个,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59公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达到基本均衡,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困难群众住房、吃水、出行、看病、上学等难题得到彻底解决。多措并举铺宽产业路、扩大就业面,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85%以上,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更加稳定。全区2009户74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不落一户一人的郑重承诺。

  今后五年,七里河区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力补齐高质量发展弱项短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及帮扶机制,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平稳衔接转型。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聚焦“都市农业”,按照“1223”发展思路和“13569”产业发展计划,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做好乡村旅游文章,提升百合、食用菌、精细特菜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实现现代农业产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提升乡村建设治理效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按照“资金整合、示范引领、用地保障、产业支撑”的思路,加快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创建,打造一批传统文化村落和特色产业发展村庄。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实施“五化一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厕所、垃圾、风貌”革命成果,有效改善农村面貌。

  百姓幸福感持续走高

  马滩湿地公园经过七里河区的规划整治,成了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与此类似的还有彭家坪都市文化休闲公园,如今园内的白杨、银杏、白皮松、五角松、白蜡等树种长势喜人,34米高、80米宽的跌水景观从公园入口直流下沟底,潺潺的水声不绝于耳,流水、花木与地势融为一体的建筑都让这里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成为附近群众散心休闲的不二选择,也吸引了其他区的市民前来打卡。要知道,在彭家坪都市文化休闲公园修建前,那里除了一片果园外,剩下的就是遍布狸子沟两岸的垃圾场了。

  几座高颜值公园的修建,是七里河为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而实施的众多举措之一。

  五年来,七里河区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时代主题,紧扣服务核心,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72万人,安置困难群体就业955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实施七里河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集团化办学和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成立教育集团10个,整合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26所,改扩建学校10所,新增小学幼儿园18所、教学班273个、学位10485个,全面消除大班额,呈现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成4A级景区1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80个、小游园17个,改造提升“乡村舞台”59个,兰州老街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几座高颜值公园的建成开放也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休闲需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文/图

责任编辑: 王小华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67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