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为我们见证—守护莫高窟的夫妻档
  新华社兰州10月12日电(记者王艳明 梁军)敦煌研究院,荟萃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名声享誉世界。鲜为人知的是,在职的800多名工作人员中,有100多对是夫妻搭档,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把“家”共同安在了莫高窟。他们守护敦煌瑰宝,如同守护爱情般忠贞。鸣沙山麓,黄沙漫漫,历经沧桑而永不褪色的千年敦煌,见证着他们的执着与付出。
“学术档”:守护敦煌半个世纪
  1963年,25岁的樊锦诗和恋人彭金章从北京大学毕业,他们一个被分配到敦煌莫高窟,一个到了武汉大学。当时,樊锦诗答应彭金章,去敦煌3年就回来,但她没想到,敦煌就是一块充满磁力的瑰宝,让她甘愿穷尽一生去守护。
  毕业分开一年后,彭金章千里迢迢来到敦煌看望樊锦诗,他发现,恋人老了。“变土了,变成敦煌的人了,吃住都这么艰苦,哪像上海人?”彭金章说。
  作为一个从小成长在江南水乡的女子,初次来到祖国大西北,生活的艰苦远远超出了樊锦诗的想象。“炕是土的,桌子也是土的,坐的凳子全是土的。纸糊的房顶,半夜有老鼠掉在炕上。”樊锦诗说,洞窟里却是另外一个世界。“只要一进洞,你就觉得这个洞美不胜收,越看越有味儿。”
  虽然成了家,樊锦诗和彭金章却过着劳燕分飞的日子。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樊锦诗抛家离舍,在爱情、亲情和事业之间,毅然选择敦煌,并一个人在敦煌默默工作了23年。
  最终,彭金章选择了妥协,放弃了他在武汉大学的事业,一家人在敦煌团聚。“按传统,女的跟男的走,但我选择跟她,又怕什么呢?”彭金章说。而樊锦诗则表示,像彭金章这样的丈夫,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不知不觉中,樊锦诗和彭金章成了生活在莫高窟年龄最大的一对老人,岁月改变了两人的容颜,当年的青丝也化为满头华发。今年已经76岁的樊锦诗仍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矢志不渝地守护着敦煌莫高窟。“国家的命运决定着莫高窟的命运,国家独立强大了,我们文物也得到保护了,特别有扬眉吐气的感觉。”樊锦诗说。

 
上一页 共 3 页 第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