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莫高窟讲解员:开启寻梦敦煌的人生
 
  一身职业装,带着真诚的微笑,将一幅幅古代壁画上的经变故事用标准的普通话和日语对身后的游客娓娓道来。通过她的讲解,一幅幅壁画上的人物放佛穿越了时光向游人们诉说着千年历史。这个看起来还带着学生气的女孩是敦煌研究院接待部的一名普通讲解员——柴静。1991年出生的柴静从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后,2013年应届考入敦煌研究院从事莫高窟讲解工作,这个月正好是她进入洞窟从事讲解工作满一年。
  “与莫高窟结缘源于多年前的一次参观,虽然当时对壁画没有太多了解,但莫高窟带给我一种别样的感觉,既震撼又亲切。”柴静说。从那以后,敦煌和莫高窟便深深的印在这个女孩的心中,2013年毕业时柴静放弃了一些其他工作机会,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敦煌研究院的招聘考试,在离家400公里的地方开始了自己寻梦敦煌的人生。
  当记者见到柴静时,她刚刚结束一个批次游客的讲解,甚至来不及喝一口水,便又奔向景区入口处为下一批游客服务。“这两个月是敦煌旅游的最旺季,高峰的时候每天来莫高窟参观游客有六、七千人,每个讲解员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带团讲解5趟,两个月下来很多人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柴静说。提起自己的工作,柴静觉得既忙碌又快乐,更重要的是,圆了自己的“敦煌梦”。
  身处讲解一线,柴静和她的同事们承担着将莫高窟这一世界遗产展示给中外游客的重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对每一位刚入职的讲解员都说过一句话:“讲解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莫高窟这一世界遗产的对外展示”。这句话在柴静看来,是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成长的动力。
  一年来,柴静接待的游客有好几万人,得到游客的肯定是柴静最开心的事情。她说:“去年的一次高强度连续讲解后靠在石柱上休息,团里一对老夫妻在参观完走过来向我鞠了一躬表示谢意,当时特别感动。”
  除了日常接待讲解,休息日的大部分时间里,柴静也都捧着关于敦煌和莫高窟的文献自学,不时与同事们探讨业务知识,向老讲解员请教问题,还要练习更标准的普通话和日语,以及礼仪手势等。“每一处细节都要做好,既是让自己能配得上莫高窟这一神圣的艺术瑰宝,更要让游客们有一个满意的参观体验”柴静说。
  落日余晖中,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柴静走出已经不再喧嚣的窟区,骑自行车的身影斜长的留在每天往返的林荫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