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登 产业“土宝贝”变致富“金疙瘩”

特产展示
产业兴旺,增收有路。在永登大地,高原夏菜鲜嫩、苦水玫瑰芬芳、七山羊肉和禾尚头小麦极具特色,与这些相关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正以蓬勃的发展铺就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近年来,永登县深挖资源禀赋,优化区域布局,使高原夏菜、苦水玫瑰、永登七山羊、禾尚头小麦、中药材马铃薯与休闲农业六大产业形成“链式集群”,让田间地头的“土宝贝”变成群众口袋里的“金疙瘩”,奏响了农民增收与区域经济共兴的交响曲。
依势布局,方能精准施策。永登县循着山川脉络优化产业版图,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价值:庄浪河灌区化身“高原夏菜绿色长廊”与“玫瑰川”示范区,大通河灌区发展优质玉米与马铃薯产业带,西北部二阴山区有了“药材谷”与“天然牧场”,西部山区成为旱作草畜结合试验区,探索节水农业的新路径。
2025年,“三个5”举措新鲜出炉——5大特色农业产业园、5条高效农业产业带、5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勾勒清晰蓝图。从良种繁育到精深加工,从冷链仓储到市场终端,一体化保供体系让产业链不断延伸、供应链更加有保障、价值链持续优化,让农业产业既有“筋骨”,又有内涵。
优中选优 高原夏菜销往远方
在六大产业集群中,高原夏菜属于“明星产业”。全县20.6万亩菜田年产预计52万吨。庄浪河川的无公害蔬菜、西北片的冷凉型绿色蔬菜、大通河灌区的外销蔬菜与设施蔬菜基地各有特色,构建起多元化生产体系。令人赞叹的是,在海拔近3000米的武胜驿镇石家滩村,农艺师薛在鹏团队研发“三垄三沟”旱作节水技术,使曾只种青稞油菜、亩产不足400元的贫瘠土地,长出了畅销长三角、珠三角的红笋等精品菜,如今每亩收益达5000元,是过去的十一二倍。近十万农户靠着高原夏菜产业增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特中求新 “土名片”焕发生机
禾尚头小麦与永登七山羊这两个带着“乡土基因”的产业,正书写着“小品种撬动大产业”的传奇。作为明清时期的皇家贡品,禾尚头小麦耐旱耐瘠薄,虽亩产不高,却品质绝佳,面筋醇厚、口感筋道。如今永登1万亩种植基地里,禾尚头小麦经加工企业打磨,制成面条、烧锅子,香飘四方,种植户年收入轻松过10万元。
永登七山羊则凭借鲜美肉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名片”。在七山乡鱼盆村,村干部带头引进纹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培育的新品种产绒量提升十倍,羊肉价格从每斤38元涨到45元,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如今全县七山羊养殖规模达23万只,从散养到标准化养殖,走出了一条特色养殖路。
优中提质 中药材马铃薯稳扎稳打
中药材与马铃薯产业集群突出优中提质,全县有11.4万亩马铃薯田、4.44万亩中药材地,通过6个千亩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带动,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通过有机认证,品质与口碑双提升。从种到收,从初加工到精包装,这条“绿色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器”。
“饲草种植+牛羊养殖+屠宰加工”这条闭环产业链,让永登的农业资源实现高效利用,既保护了生态,又让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创造收益,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
农旅融合 休闲农业激活新引擎
当农田变景区、农事变体验,永登的休闲农业正焕发蓬勃活力。东方天润现代农业示范园、越国开心农庄等基地各具魅力,连城镇连城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而苦水镇的玫瑰产业更是将农旅融合带向了新高度。作为“中国玫瑰之乡”,永登2万亩玫瑰田年产800万公斤鲜花,经龙头企业深加工,变成精油、护肤品、发酵饮料等60余种产品,实现从“论斤卖”到“论克卖”的蜕变,附加值提升近五倍。
此外,投资1.76亿元的玫瑰文化产业项目搭配玫瑰文化节、采摘体验游,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让全镇玫瑰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如今,全县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260.06万人次,营收达1.2亿元,使县域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增长点。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转型,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升级,永登县六大农业产业集群如同六驾马车,齐头并进拉动乡村振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每一株作物都承载着期盼,每一项产业都连接着幸福,这条以产业振兴为底色的致富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本报记者 周靖博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