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强基工程”首年实践:数智赋能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新华网
首页> 正文

兰州“强基工程”首年实践:数智赋能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5-11-19 14:56:39
来源:兰州市税务局

  2025年是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开局之年。在兰州市,越来越多的纳税人缴费人感受到办税缴费正发生积极变化:办税更智能、响应更及时、服务更精准,税费治理效能的提升正转化为市场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应答”到“感知”:“未诉先辅”让办税更省心

  “原本以为退税流程复杂,得跑好几趟,没想到在平台上一边问、一边就办完了!”甘肃福昊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办税员王女士感慨道。她在办理48.5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时几次申请未果,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发起求助后,红古区税务局坐席人员立即启动“远程协助”,通过共享屏幕指导她填写信息、上传资料,不到半小时完成全流程。“就像税务人员坐在身边辅导一样贴心。”

  这样的高效体验,源于兰州市税务局依托征纳互动平台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应答”向“主动感知”的转变。在城关区,税务部门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纳税人的申报习惯和政策盲点,提前推送操作指引和风险提示,实现“未诉先辅”;对高频问题开展溯源分析,实施反向精准辅导,持续优化服务体验。

  目前,兰州已构建起“智能机器人+12366热线+征纳互动”三级响应体系:智能机器人全年无休应答高频咨询,12366热线实现“一号通办”,征纳互动则针对性解决复杂问题。三层协作、各有侧重,确保简单诉求即时解、复杂问题专业答,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从“常规”到“精管”:“三色预警”让发展更有底气

  “我们是‘蓝色’纳税人,享受‘无风险不打扰’服务,办税更安心了。”皋兰县一家制造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根据我们的涉税行为自动评价,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减少入户频次,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经营上。”

  这一变化,源于皋兰县税务局创新建立的“红黄蓝”三色动态评价体系。该系统通过整合多维度涉税数据,为纳税人精准“画像”,实施差异化管理:对“蓝色”纳税人提供“无感式”服务,做到无事不扰;对“黄色”纳税人推送提示信息,引导自查自纠;对“红色”纳税人则由业务骨干开展精准辅导,帮助企业规范经营。

  在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2024年产值达240亿元,占全区GDP近六成。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总监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税务部门主动上门,帮我们梳理了研发费用归集中的常见问题,还建立了行业风险指标模型,这种‘提前提醒’的做法很实用。”

  当地税务部门针对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大、政策适用复杂的特点,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建立行业风险指标模型,对研发费用归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维持等共性风险提前预警。推动企业通过构建“业务—财务—税务”联动内控体系,将合规要求融入企业经营全链条,助力企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

  据统计,2025年以来,全市累计提供风险前置提醒1200余次,提出内控建议860条,管理关口有效前移,让企业在精细服务中发展底气更足。

  兰州高新区税务局干部深入企业开展合规辅导

  从“分散”到“联通”:数据协同让共治更高效

  “以前查一块地的信息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一键就能比对,效率大大提高。”永登县税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与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通过“税即视”系统实时核验土地性质、面积、使用企业等关键信息,实现涉税数据精准匹配和动态更新。

  “这就像为土地建立了‘数字档案’,”永登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数据共享和交叉核验,我们能更精准地掌握情况,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辅导和合规服务。”系统运行以来,已为多家企业在土地使用、项目规划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助力企业规范经营决策。

  在西固区税务局,96项服务事项集成在“大中台”办理,对海量申报数据实时清洗、核对和智能分析,快速识别异常并精准定位问题,主动提醒纳税人规避潜在风险。“过去人工核对耗时费力,现在系统自动标识疑点,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提供针对性服务。”“大中台”数据治理区工作人员表示。

  随着“强基工程”深入推进,兰州市税务局将持续深化数据治理与应用,推动税收服务从“泛化推送”向“精准滴灌”转变,让税费大数据在优化服务、提升治理效能中发挥更大价值,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规范、公平、优质的税收环境。(马一萍 王建强)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