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桑科草原上,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如哈达般蜿蜒其间,连接起曾经遥远的夏河县城与外界。对于跑了大半辈子运输的司机才让来说,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的通车,意味着去往合作市的时间缩短了近一半,“路好了,心也宽了,我们的牛羊、藏药材能更快地运出去了。”他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仅仅是“十四五”以来,甘南州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蓝图绘就
高原上的“先行官”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话语在平均海拔近3000米的甘南高原,有着更为深刻和紧迫的含义。这里山川壮美,资源丰富,但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曾是制约发展的天然屏障。“过去,从合作到玛曲,一路颠簸要大半天;有些偏远的村子,下雨下雪就出不来进不去。”交通不便曾是压在甘南经济社会发展心头的一块巨石。
“十四五”的号角吹响,甘南州将交通运输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明确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和关键支撑的定位。一场以“抓项目促投资、优环境强合作、调结构惠民生、保畅通抓安全”为核心的交通大突破行动,在这片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铺开。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汇聚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甘南州交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五年砥砺奋进,终得硕果盈枝。如今,甘南大地的交通版图已然重塑: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645公里,公路网密度提升至19.2%。更为可贵的是,路网结构持续优化,高速(一级)公路从无到有、达到181公里,5个县市已通高速,较“十三五”末提升了25个百分点,剩余的3县通高速项目也在稳步推进。8个县市政府驻地全部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 “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达到100%。一条条蜿蜒的公路,不仅是连接外界的通道,更是通往富裕和希望的康庄大道。
攻坚克难
织就立体交通网

公路网络,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面畅通。
合作至赛尔龙高速公路的建设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大型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这条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甘南境内关键项目的高速公路,承载着打通甘青省际通道、深化区域合作的厚望。“地质条件复杂,环保要求极高,但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早日建成这条发展之路、民生之路。”甘肃合赛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张少龙语气坚定。
“十四五”期间,甘南州坚持项目驱动,深入实施交通大突破行动。王格尔塘至夏河(桑科)高速、卓尼至合作高速一期工程的建成通车,让夏河、卓尼、临潭三县百姓的“高速梦”照进现实。赛尔龙至郎木寺高速先导段开工建设,江果河至迭部一级公路具备开通条件,舟曲至玛曲沙木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前期工作……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的加速成型,构建起甘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国省干线的“提等升级”和农村公路的“提质增效”也在同步推进。大岭山至卓尼二级公路、舟曲至永和一期工程、线达板至合作一期工程等一批干线公路建成通车,如同强劲的“骨骼”,撑起了区域内部交通的连接。而在广袤的乡村,近三年投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2.2亿元,累计实施自然村组通硬化路781公里、村道安防工程821公里、改造危桥32座,“路长制”全面建立。这些遍布城乡的“毛细血管”,不仅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卓尼县纳浪镇朝勿村的村民梁沙业草感慨地说:“路修好了,客车通到了家门口,山货能卖出好价钱。”
铁路破局
终结“地无寸铁”的历史

对于从未有过铁路的甘南而言,铁轨的延伸象征着现代化进程的巨大飞跃。在兰合铁路甘南段的隧道施工现场,工人们日夜奋战,向着贯通的目标稳步推进。兰州至合作铁路甘南段共49公里,总投资56.8亿元,现已完成投资32.7亿元;西宁至成都铁路甘南段共183公里,总投资324.47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15.3亿元,两条铁路在甘南境内形成“十”字型骨架。
“我们盼这条铁路盼了多少年啊!”在临近工地的村庄,村民们时常远远眺望施工进展。铁路,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更快捷的出行、更低的物流成本、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两条铁路建成后,将彻底结束甘南“无铁路”的历史,极大提升综合运输能力,使甘南更深层次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兰州、西宁、成都等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将大幅压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新动能。
蓝天之翼
架起对外“对话”的空中走廊

2023年8月1日,夏河机场在沉寂多年后再度响起飞机的轰鸣声,标志着其正式复航。如今,“成都=夏河”、“西安=夏河=拉萨”、“西安=夏河=天津”等航线的开通,使甘南与全国重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累计完成航班保障1866架次,旅客吞吐量17.21万人次,这组数字背后是甘南对外开放度的显著提升。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落地自驾・畅游甘南”这一创新产品的推出。游客飞抵夏河机场后,即可租车自驾,深度体验“九色甘南”的魅力,有效串联起西北、西南的文旅资源。与此同时,玛曲通用机场的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未来将进一步织密甘南的航空服务网络,为偏远地区提供高效的交通选择。
融合赋能
释放交通综合效益

“交通+旅游”,擦亮“圣境甘南·心灵之旅”金名片。
沿着新通车的大岭山至卓尼二级公路行驶,一路森林、草原、藏寨美景如画,这条公路本身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甘南州围绕8条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构建“景道互联、客源互送、快进慢游”的交通旅游网络。临潭冶力关、卓尼大峪沟、舟曲拉尕山等旅游景区公路的相继通车,极大地提升了游客体验。“以前进来路不好走,很多潜在游客会犹豫。现在交通太方便了,自驾、跟团都顺畅,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迭部扎尕那一家“汉藏融合菜”小馆的老板李必强深有体会。
客货邮融合
打通乡村“最后一公里”
夏河邮政揽投员王学俊骑着电动车驶入物流分拣中心,每天重复着卸车、安检、分拣、装车、送货简单的流程。然而,正是这看似简单的流程,确保了夏河县14个乡镇和65个行政村之间物流的畅通无阻。“十四五”期间,全州新建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56个,新增一体化示范线路31条,改造提升8个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650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这条畅通的物流通道,不仅方便了生活,更激活了乡村产业,为“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智慧执法
迈向“科技强交”
针对“警力不足、人员短缺、设备老化”的现实困境,甘南州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新模式。自2025年6月8日王格尔塘公路超限监测站非现场执法设备正式投运以来,甘南在治理超限超载方面,成功实现了从依靠“人海战术”到“智慧治超”的转型升级。这不仅有效强化了路面管控,保障了公路基础设施安全和运输市场健康,更展现了行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甘南交通运输事业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万壑群山间,天堑正在变为通途;广袤草原上,发展的脉搏随着一条条道路、一根根铁轨、一架架银鹰而强劲跳动。交通巨变,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更是发展机遇的拓展、民生福祉的提升和现代化梦想的照进。(甘南融媒记者 张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