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11-14 17:06:49 来源: 甘南州融媒体中心

深耕产业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甘南州特色产业发展综述

2025-11-14 17:06:49     来源: 甘南州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甘南州抓布局、优结构,创新发展文旅产业,加力提升农牧产业,持续推进“牛羊猪鸡果菜菌药+青稞”提质增效行动,以持久之功壮大产业,让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以产业提质增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旅融合书写华丽篇章

  近年来,甘南州紧紧围绕生态功能定位、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沿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开展“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年”活动,加快构建“文旅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共生”产业格局,正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书写着属于甘南文旅产业的华丽篇章。

  甘南州发挥文旅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优势,着力完善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为文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供关键支撑,印发实施《甘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甘南州“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舟曲县文旅高质量发展规划》《卓尼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等7个县域规划和《扎尕那5A级景区提升规划》《大峪沟景区总体规划》等12个重点景区规划,形成了以州上规划为总纲、县市规划为框架、景区规划为基础的文旅规划体系。

  加大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力度,立足新消费、新需求、新体验,持续打造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等产业业态,不断延伸,“十四五”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4.3亿元,完成35个招商引资项目投资28.7亿元。着眼“全域全季全时”业态布局,建成夜色街区4处、冰雪乐园10处、康养体验基地3处、低空飞行营地3处,培育开发红色研学、游牧体验、自驾露营、夜游灯光秀等业态产品30多种。持续帮扶文旅企业发展,帮助文旅企业融资贷款2.9亿元,扶持文旅企业实施项目22个,培育甘南道源、九色香巴拉等文旅产业链规上企业29家。

  将文旅产业作为“优先方向”,以“圣境甘南·心灵之旅”品牌为引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冶力关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扎尕那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41个A级景区串珠成链,旅游人数和旅游花费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1-9月,全州接待游客2901.4万人次、旅游花费155.3亿元,年内将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

  甘南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农牧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秋日草原,水草丰盛,牛羊茁壮。在这片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土地上,蜿蜒的河流、悠然自得的牛马与点缀其间的帐篷,共同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

  近年来,甘南州致力于牦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其视为生态建设的基石、草畜平衡的纽带、产业发展的根基以及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

  在贡巴甘青川活畜交易市场,繁忙而热闹的交易场景随处可见。碌曲县投资2070万元建设贡巴甘青川活畜交易市场,打造了甘青川交界地区最大的活畜流通和贸易集散地,这里每年九月至十二月间都会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进行大规模的活畜交易。

  2022-2024年甘南州总投资5000万元实施“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对全州418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暖棚、储草棚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牦牛科学养殖基础条件,实施玛曲县河曲马场万头牦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已建成暖棚5000平方米,饲草棚4000平方米,配备饲料加工设备4套;碌曲县投资5000万元建设畜牧产业园,第一条生产线已运行,年屠宰牛达到15万头、羊25万只;夏河县投资2100万元实施科才镇万头牦牛养殖育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11500万元持续推动夏河县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预计2025年末全州牛存栏130万头,出栏70.49万头;羊存栏145万只,出栏171.59万只;猪存栏25万只,出栏15.5万只。

  在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的过程中,甘南州做强牦牛产业“芯片”,有力推动了牦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牦牛繁育核心群达到150个,“美仁牦牛”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建成玛曲县国家级甘南牦牛遗传资源核心保护区,发布《甘南牦牛繁育技术规程》等三个地方标准,争取牦牛良种补贴项目资金2490万元,开展良种牛调引及良繁基地建设工作,已调引二级以上甘南牦牛种牛4260头,建成良繁基地(配套设施)8个,提升甘南牦牛国家级保种场基础设施及供种能力,完成第一剂甘南牦牛冻精制作,建成牦牛冻精站,为下一步创建甘南牦牛基因库打下坚实基础。

  甘南州还不断提升饲草料生产加工能力,建成了5个万亩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落实畜牧业救灾资金3650万元,调运饲草料19.9万吨,缓解了天然草场放牧压力。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研发牦牛高效养殖饲草配方,玛曲县探索试种水培牧草,在冬季枯草期可生产鲜草72吨,夏河县10万吨破壁生物饲料生产线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通过饲喂牦牛健康高效养殖专用饲草配方,实现了牦牛双胎繁育和当年发情等三十年来罕见的繁殖效益,助力传统农牧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特色产业“链”动高原蝶变

  甘南州立足资源禀赋,着力构建“牛羊猪鸡果菜菌药+青稞”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为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青稞是甘南州的特色优势作物。近年来,甘南州委、州政府坚持把青稞产业作为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出台了《甘南州“牛羊猪鸡菜果菌药+青稞”8+1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总体方案(2024—2025年)》和《甘南州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强力推动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甘南州先后选育出16个甘青系列青稞新品种,其中,甘青4号等7个青稞品种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占国鉴品种的77.8%,甘青8号等6个青稞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相继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甘南州科技局立项的两轮青稞产业化良种繁育体系项目带动下,初步构建了甘南州青稞原原种、原种和良种三级繁育体系,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全州建成青稞、药材良种繁育(种子种苗繁育)基地8.1万亩。2025年全州青稞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达到4.8万吨,分别比“十三五”末增长22.79%、增长35.59%。新选育出2个甘青系列青稞新品种,3个青稞品种通过国家登记认定。2022-2025年累计投入6364万元,建设青稞良种繁育基地22.7万亩,成立了甘南州第一家“科研院所+生产企业”模式的标准化制种企业,良种供应能力明显提升。

  中藏药作为甘南州特色优势产业和九大重点优势产业之一,以独特的产业模式,加之政策助力,正朝着集聚化、规模化方向大步迈进,展现出无限潜力。

  近年来,甘南州始终把中藏医药产业作为全州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通过建立链长制、链主制,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为模式的产业链条。先后出台《甘南州中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医药发展条例》等相关政策措施,编制《甘南州中藏医药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助力推动中藏医药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截至2024年年底,全州共有中藏药材种植、加工企业54户,中藏医药保健品生产企业2家。逐步形成了以临潭、卓尼、舟曲为主的优势主产区和以迭部、合作、碌曲、夏河为主的示范推广区,年产量达6.8万余吨、产值超25亿元。全州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32万亩,较“十三五”末增长21.32%,累计建成中藏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40万亩,临潭当归、临潭大黄、卓尼当归、卓尼柴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

  甘南州深耕绿色有机现代农牧产业,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为抓手,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49个,38个品牌入选“甘味”目录,牦牛乳(曲拉)交易量占全国市场的86%,牦牛、藏羊、中藏医药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9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0倍以上。(甘南融媒记者 马保真)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