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载春风拂沃野 “农”墨重彩启华章
——“十四五”期间嘉峪关市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五年来,嘉峪关市农业增加值提高到7.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478元增长到30742元;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7.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2万亩;土地流转面积由1.93万亩提升至5.4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甘味”农产品26个;全市17个行政村均创建为省级“清洁村庄”,累计创建省级示范镇1个、省级示范村15个。
“十四五”时期,嘉峪关市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三大核心任务,农业增加值稳步攀升,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和美乡村底色鲜亮,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政策惠民、乡村宜居的壮丽画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嘉峪关市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全市持续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4万亩,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强化田间管理、改善生产条件等一系列举措,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8万吨以上的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预计粮食产量达到3.1万吨以上,为区域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屏障。
嘉峪关市聚焦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围绕蔬菜、种业、奶牛三大优势产业,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依托年均光照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建成5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引进示范优良蔬菜品种26个,年均落实瓜菜种植面积3万亩(含复种)以上。着力打造高效制种基地,建成1.5万亩标准化制种基地,种子年产量达0.58万吨。其中,向日葵种子产量达200吨,占全国食葵用种量的10%,在全国食葵制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与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推广先进制种技术,严把种子质量关,嘉峪关制种产业已形成从品种选育、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嘉峪关种子”以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广泛认可。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证“三品一标”“甘味”农产品26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奶牛产业实现量级突破,支持祁牧乳业建设奶牛胚胎移植繁育中心,借助奶牛体外生产胚胎技术,推动奶牛良种繁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奶牛存栏量从2020年的0.6万头增加到2024年的0.97万头,奶产量同步从2.97万吨提升至4.52万吨。出台畜禽调引奖补政策,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嘉峪关市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向二产、三产延伸,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引进脱水蔬菜、辣椒酱、预制菜等生产线12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55%,农产品附加值提高40%以上,农产品实现了从“原字号”到“制成品”的价值跃升。依托乡村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采摘观光等庭院经济,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增长至5500万元以上,农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强农惠农政策的精准落地,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增品、扩面、提标”,保险品种增至16个,累计保费规模突破5337.12万元,2025年保费达1484.24万元,为农业生产系上了“安全带”。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改革是动力的源泉。“十四五”期间,嘉峪关市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突破,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重点项目落地见效,2021年至2025年,全市累计争取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2.39亿元,组织实施项目103个,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业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至2025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从1.93万亩提升至5.4万亩,土地流转率从28.2%提升至55.7%,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认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示范社25家、示范家庭农场25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至2024年,村均经济收入由31.6万元增长至84.8万元,增幅超过160%;村均经营性收入从22.57万元提升至52.73万元,增幅约132%,发展成效持续领跑全省。2024年,顺利完成嘉峪关村一组89户279人的宅基地拆迁安置工作,发放拆迁补偿款1.3亿元,切实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
特色农业领域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河北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自主培育的“玲珑脆”“昌华紫霞”等高端樱桃品种,规划建设50亩樱桃种植基地,这些品种果径大、硬度高、风味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23.3%,填补了西北地区高端樱桃市场空白,为农业产业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十四五”期间,嘉峪关市以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市为引领,持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大力实施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累计改造户厕5572户,实现农村景区、农业园区和各行政村公厕全覆盖,农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废旧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如今的嘉峪关农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田间地头绿意盎然,17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省级“清洁村庄”,创建“洁净庭院”5503户,占农村总农户的98.6%以上。嘉峪关市被确定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市,累计创建省级示范镇1个、省级示范村15个,乡村建设的“嘉峪关样板”日益成型。
五载耕耘结硕果,砥砺奋进再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嘉峪关市将继续立足资源禀赋,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强特色产业、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和美乡村,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