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金川区锚定强科技工作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以服务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在政策完善、平台建设、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科技创新活力加速迸发,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科技引擎”。
政策为基筑根基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十四五”期间,金川区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先后出台《金川区强科技行动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金川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等8项政策文件,构建起覆盖“政策引导、项目管理、人才激励、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政策体系。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到“揭榜挂帅”机制推行,从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到企业科技专员服务落地,一系列精准务实的政策举措,有效破解了科技创新领域的“堵点”“痛点”,为各类创新主体营造了宽松、开放、稳定的创新环境,让科技创新的“土壤”更加肥沃。
同时,金川区不断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健全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积极推广金昌市“科创贷”政策,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撬动企业、金融、社会资本共同投入科技创新,2024年全区财政科技支出达2405万元,较“十三五”末大幅增长,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0.31%提升至1.01%,科技创新保障力度持续加大。
平台提质强支撑
创新载体能级跃升
“十四五”期间,金川区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统筹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量质齐升”。截至“十四五”末,全区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实现国家级平台从“有”到“优”的突破;省级创新平台14个,涵盖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个、省级企业创新联合体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等,成为支撑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市级创新平台23个,包括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4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8家,创新触角不断延伸;建成区级科技小院6个,打通了科技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创新平台如同一个个“科创枢纽”,有效促进了科技供给侧与需求侧、研发端与落地端的精准对接,为有色金属、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让科技创新的“引擎”更加强劲。
主体培育聚动能
创新梯队加速壮大
“十四五”期间,金川区始终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科技企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通过政策扶持、精准服务、梯度培育,金川区科技型企业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预计“十四五”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较“十三五”末增长29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36家,较“十三五”末增长29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较“十三五”末增长82家。

同时,金川区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04%,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如今,一批科技型企业正成为金川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主力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成果转化结硕果
科创效益惠及民生
“以前种植蔬菜全靠经验,现在有了科技特派员指导,新品种、新技术让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金川区双湾镇农户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满脸笑容。“十四五”期间,金川区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完善成果转化体系,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纸上”落到“田间”。
金川区积极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资源,支持兰州理工大学设立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金川区工作站,委托兰州大学科技园举办菜草畜科技成果对接沙龙和数字经济与加工制造领域科技成果对接活动2场次,签约5项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作用,将中小企业承载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落地见效。
“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组织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9项,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17项,产出了一批涉及有色金属加工、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高水平科技成果。科技创新的“含金量”不断提升:万人专利授权量从“十三五”末的23.62件增长至38.92件;技术合同成交额从4.89亿元提升到目前的7亿元。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更带动了群众增收、改善了民生福祉,让科技创新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人才集聚添活力
智力支撑坚实有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十四五”期间,金川区坚持“引才、育才、用才”并举,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让各类科技人才在金川这片热土上创新创业、施展才华。
金川区建立科技专家咨询库,入库专家达85名,涵盖农业、工业、生态等多个领域,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实施科技特派员包联村制度,累计选派市、区农业科技特派员98名,扎根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选派市级企业科技专员9名、区级企业科技专员2名,精准对接企业创新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施青年人才基金项目9项,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开展各类科技培训88余场(次),培训实用人才2500余人,提升了基层人才的科技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金川区落实科技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激励保障政策,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有效破解了“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形成了“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科普惠民润人心
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十四五”期间,金川区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目标,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创新科普形式,让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金川区成功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全国科普示范区”,科普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8个,打造科普长廊5处;创新建设“机器人馆”“航天航模馆”“天文地理馆”及趣味物理、化学、生物等6家社区科普馆,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科普服务网络。
依托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月等重要节点,金川区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利用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载体,深入社区、学校、乡村普及科学知识;持续开展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编程大赛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全社会营造了“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十四五”期间,金川区科技创新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站在新的起点,金川区科技局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能,以科技创新赋能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川实践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