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四五”期间,肃州区在新时代浪潮中勇毅前行、阔步发展。五年来,肃州区在沃野田畴夯实根基,在工业园区积蓄动能,在城市街巷激发活力,在粮食安全、产业升级、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的实践中步履铿锵,交出了一份经济稳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不断改善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五年硕果盈枝。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蓄势启航的历史交汇点,肃州区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进民生福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肃州实践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农业提质增效
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沃野千里织锦绣,粮丰民富产业兴。“十四五”期间,肃州区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奏响了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时代强音。
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夯实
截至2024年,肃州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0.57万亩,占全市总量的39.6%,总产量达22.94万吨,较“十三五”增长4.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6.65万亩,“米袋子”拎得更稳、底气更足。特色产业优势愈发凸显,蔬菜种植面积达28.8万亩,较“十三五”初期增长33.95%,年产瓜菜约92.1万吨,实现产值19.7亿元,“菜篮子”供应充足、品类丰富。
种业振兴书写“肃州担当”
作为全国重要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肃州区制种面积达45.13万亩,较“十三五”初期增长39.53%,年产各类种子1.3亿公斤,产值达32亿元。其中,蔬菜种子年产量占全国用种量的50%、出口量占全国种子出口总量的一半,花卉种子占全国总量的70%,向日葵种子占全国总量的90%,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0%,“中国种子·肃州力量”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科技赋能激活农业动能
肃州区引进蔬菜新品种180个、粮食新品种69个,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籽粒收获、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实用技术15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超82.8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利用率达98%以上、技术覆盖率达90%。2024年,农机总动力达9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86.2%,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建成全国最大的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戈壁生态设施农业面积达8.9万亩,年产优质戈壁蔬菜45万吨,年产值19亿元。畜禽饲养量达1306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28.8亿元,农业产业韧性与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乡村面貌焕发新颜
肃州区共推进276个农房点建设,新建农房11580户。申报认定省级“和美乡村”1个,建设省级乡村乡镇1个、村48个。新铺筑村组道路300公里,架设自来水管网125公里,建成污水处理站77座,改造户厕18079户,安装路灯13600余盏,15个乡镇垃圾清运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100%。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53元,较“十三五”末增加37.79%;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28.6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8.56亿元,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幸福画卷在肃州大地徐徐铺展。
工业量质齐升
打造经济增长强引擎
产业集聚蓄势能,工业崛起正当时。“十四五”期间,肃州区坚持实施强工业行动,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壮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推动工业经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主导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肃州区清洁能源产业强势崛起,电力并网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建成并网光伏电站37个,引进光伏发电企业29家,新型储能项目装机容量达214.4万千瓦时,绿色能源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底色。装备制造产业聚链成群,依托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酒泉高新区),聚焦风、光、储、热、氢、网六大产业链,引进日月重工、正泰新能源等三个“5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风机轮毂、齿轮箱等核心部件实现本土制造;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基本建成。酒泉经开区获评“国家级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国绿色工业园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园区平台承载能力提升
形成以酒泉经开区为核心,酒泉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协同发展的“一核两园”格局。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引进远景能源、亿联金属等项目,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聚焦五大主导产业与四大新兴产业,打造产城融合的加工物流园区。
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肃州区搭建产学研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规上工业企业达134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至98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家,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超20%。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建成5G通信基站1490个,城市建成区5G覆盖率100%,农村5G覆盖率提升至83%,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为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提供支撑。
招商引资积蓄发展后劲
肃州区围绕产业特色与资源禀赋,引进成长性强、环保性好、附加值高的项目。累计落地工业项目303个,签约金额突破331亿元,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民生福祉增进
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四五”期间,肃州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持续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群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就业保障坚实有力
肃州区年均培训人数5587人次、新增就业人数5590人,累计开发就业岗位60747个,输转城乡劳动力35.7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9.89亿元,就业“稳定器”作用充分发挥。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肃州区建成“总医院+分院+村卫生室”三级医共体体系,累计提供“集中诊断、结果互认”32.05万人次,远程会诊1027人次。对接顶尖医院开通专家通道,9名总院骨干驻点帮扶基层,19家乡镇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中医馆,总医院外转率同比下降27.28%,患者满意度超90%,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9所公办幼儿园全面建成,2182名教师交流轮岗,组建26个教育集团,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双提升。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肃州区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7.2亿元。推进“结对帮扶·爱心肃州”行动,协调解决群众问题2710个、帮办实事件3613件。建成7个街道、11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3个村级互助幸福院、30个老年助餐点,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获有效保障,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三产活力迸发
激活经济繁荣新动能
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也是城市能级提升的“加速器”。“十四五”期间,肃州区将第三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抓手,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实现量质齐升、业态多元,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肃州区紧抓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建上亿西部商贸城、互联网商贸城等新型市场,招引红星美凯龙、环球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引进海底捞、星巴克、奥迪等知名品牌200余个。累计投入促消费资金3.5亿元,开展主题活动1200余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3.89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55%。2024年,三产增加值达176.97亿元,同比增长5.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
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
肃州区市场主体达68044家,其中服务业市场主体53427家,占比78.52%。服务业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占比74.13%,企业占比25.8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浓厚。累计在库“四上”企业511家,其中规上服务业企业58家,企业实力稳步增强,服务业已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集成。
新兴业态加速培育壮大
肃州区依托酒泉国家级新能源基地,建成全国新能源大数据中心,接入90家新能源发电企业数据,覆盖酒泉地区超50%的新能源厂(站),实现智慧运营。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新能源服务、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六大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依托酒泉智慧物流园、酒嘉物流园等平台,初步形成“通道+枢纽+网络”“公铁联运”的现代物流格局,新增长极加速形成。
文旅融合擦亮特色品牌
肃州区深挖丝路、边塞、航天文化IP,建成体育运动健身中心北大街馆、1969航天科技馆、祁连苇海景区等项目,推进酒泉玥星商业综合体、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等文旅项目。新增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9个,创建国家级等级民宿2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获评“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接待人数与知名度大幅提升,实现一二三产紧密衔接、整体效益提升。(孙 艳 李 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