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百日攻坚铸就“钢铁巨鹰”-新华网
首页> 正文

平凉:百日攻坚铸就“钢铁巨鹰”

2025-11-06 08:24:10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强工业 提质效】百日攻坚铸就“钢铁巨鹰”

  ——平凉市首个波音737-800飞机模型制造的背后

  深秋的平凉,寒意渐浓,但甘肃泓盛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内却热火朝天。

  10月28日晚,一声嘹亮的汽笛划破夜空,一辆承载着“庞然大物”的重型运输车缓缓驶出大门。车上,是一架长达39米、翼展35米的波音737-800全比例消防应急演练机模型,它即将交付远方的机场,为其航空安全保驾护航。

  这架重达78吨的“钢铁巨鹰”,不仅是一次产品的成功交付,更是平凉市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在装备制造领域攻坚克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生动注脚。

  从停车设备到“飞机”制造的跨界闯关

  “机会来了,但我们心里真没底!”回忆起数月前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公司副总经理苏明岐感慨中仍带着紧张与兴奋。对于长期专注于智能立体停车库装备制造的公司而言,要1∶1还原一架波音737-800客机,无疑是一次颠覆性的挑战。

  “这不仅是体量上的差异,更是技术维度的跨越。”苏明岐介绍,这个“庞然大物”对焊接精度、曲面成型等工艺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段日子,公司技术团队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设计图纸改了一版又一版,核心技术方案历经多次激烈讨论才最终尘埃落定。

  信心源于底气。尽管是“跨界”,但泓盛达公司在机械加工、激光切割、焊接等核心工艺上积累深厚,172台套国际先进精密设备是其坚实的后盾。

  然而,面对这台要求极高的仿真模型,原有的经验体系遭遇了“极限压力测试”。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关乎企业转型,更关乎“平凉制造”的声誉。

  数千次校准“缝制”完美“外衣”

  如果说钢架结构是模型的“骨骼”,那么机身蒙皮就是其光滑流畅的“肌肤”。这层“外衣”的铺设,成了整个制造过程中最棘手、最磨人的难关。

  “看到图纸上的曲线要求,第一反应就是‘难’。”技术人员崔似平坦言,蒙皮的平整度与曲面贴合度,直接决定了模型是否逼真,这对他们的工艺提出了极限要求:团队需要将一块块热镀锌钢板,像打补丁一样精准拼合到骨架上。早期一次作业中,因选料不当,蒙皮表面出现了难以消除的褶皱。团队果断叫停,推倒重来。

  通过调整材料厚度、采用分步贴合与逐点调整新工艺,并增加中间检验环节,团队才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那段时间,车间里最常见的身影,就是长时间蹲守在机体旁反复校准的技术工人。“为了一段弧线的完美过渡,调整几十次是常态,蹲到腿麻站不起来也是常事。”崔似平说,“我们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极致的追求和绝对的耐心。”

  团队严格对照波音技术手册,用激光切割实现零误差下料。关键部位则由拥有20年经验的老师傅,用传统样板和划线工具进行双重校验。从毫米级的舷窗间距到宏大的机翼角度,每一个细节都经历了数据与手感的多重考验。

  车间主任曹宏刚记忆犹新:“有一次为了校准发动机曲线,三位老师傅拿着卡尺忙到深夜,眼里只有那条曲线,容不得半点瑕疵。”

  百余日夜锻造“钢筋铁骨”

  这架模型不仅要形似,更要神备,它必须能承受消防演练中烈火的反复灼烧与户外风雨的长期侵蚀。为此,团队为其锻造了一身“钢筋铁骨”。

  在材料选择上,团队历经了反复试验。主体采用高强度钢架焊接,确保结构稳固;蒙皮选用不低于3毫米的热镀锌钢板,模拟火点区域更是加厚至5毫米,并喷涂三层高性能防火涂料;内饰也全部采用耐火材料。

  “那段时间,实验室的灯和车间一样,很少准时熄灭。”苏明岐说,他们在耐火性与外观逼真度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最终,虽然模型重量比真机有所增加,但其卓越的耐火性能完全满足了机场反复高温演练的苛刻要求。

  一百多个日夜的攻坚,是一场智慧与毅力的接力。技术团队与一线工人协同作战,完成了20余次关键工艺优化。喷漆班组通过反复调试,成功实现了接近真机的金属质感,极大提升了模型的视觉专业性。

  “此次波音737-800全比例消防应急演练机模型的成功交付,是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强工业行动决策部署的里程碑式成果。”甘肃泓盛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梁杰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主攻方向,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平凉乃至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工业动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杨曼艺

【纠错】 责任编辑:郑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