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织密防灾“安全网”筑牢基建“防火墙”
嘉峪关市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落地见效
为全面提升重大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嘉峪关市聚焦公路交通、重大水利、市政及城市交通、输变电线路、油气管线等重点领域,系统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明确责任、协同排查、长效巩固三大举措,实现风险隐患“底数清、整治实、效果久”,为全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安排部署,靠实工作责任。以“责任落实”为核心,构建排查工作推进体系。一方面,制定全市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将公路交通设施、重大水利设施等五大重点领域排查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排查内容、责任部门和时限要求;另一方面,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统筹推进、责任科室具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排查工作,分管领导跟踪督促进度,责任科室逐项落实排查任务,确保排查工作按阶段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杜绝责任悬空、任务落空。
密切协同配合,全面排查隐患。严格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推动各部门形成排查合力。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力量,对本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开展“拉网式”涉灾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设施抗灾能力、隐患风险点分布、潜在灾害影响等内容;在排查过程中,同步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和“整治台账”,对排查出的隐患按风险等级、领域类型进行分类登记,明确隐患具体位置、问题描述、责任主体;针对台账中的隐患,各部门结合设施实际与灾害特点,研究制定“一隐患一方案”的整治措施,确保隐患发现后能及时启动治理,有效防范灾害风险扩大。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为避免排查整治“一阵风”,嘉峪关市着力构建常态化风险管控机制。将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纳入部门日常管理范畴,推动排查工作从“专项行动”向“常态履职”转变;建立复查核验“回头看”制度,对已完成整改的隐患定期开展“回头看”,核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隐患是否反弹、设施运行是否稳定,防止问题整改不彻底;完善风险隐患动态更新机制,对新增隐患及时纳入台账、推进整治,对已销号隐患做好后续跟踪,持续巩固排查整治成果,确保重大基础设施长期安全运行。
此次排查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经统计,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共排查出涉灾风险隐患33处,涵盖重要交通设施领域3处、重大市政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领域10处、重大输变电线路4处、油气长输管道领域16项。截至目前,所有隐患均已完成整改,整改率达100%,实现“排查-整治-清零”闭环,切实增强了基础设施安全韧性,为保障民生福祉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融媒体中心记者闫立成 通讯员李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