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曲大峪,地势在这里折叠,秋天也是。

大峪的秋,不从天空开始,而从大峪沟的每一次呼吸里升起。当第一场霜落上洋布梁的肩头,山林便开始了它沉默的叙事——冷杉林依旧苍黛,如远山凝固的墨痕;高山草甸却一夜褪成暖黄,仿佛斜阳为群山织就的绒毯。

沿着簪花之路向深处去,秋意便渐渐有了人间的温度。千年摩崖石洞静默俯瞰河谷,岩壁上岁月蚀刻的纹路如古老地图,在秋阳下泛着温润光泽,那是时光写下的深邃注脚,记录着山河变迁的无言史诗。山腰的杂木林正燃烧着深深浅浅的红与黄,而山底的农田里,荞麦依然挺立,如同时间的坐标,标记着收获与冬藏的分界。

云雾常在午后漫起,将虚实轻轻分割,仿佛天地正悄然调弄它的帷幕。“三生三世”的传说,就在这样的云雾间若隐若现,为秋日平添几分宿命的浪漫。

你听得见秋天——不是风过林涛的轰鸣,而是老人在檐下翻晒辣椒的细碎声响,是晒秋场上玉米碰撞的脆响,是村民笑着打招呼时,语气里藏不住的丰收喜悦。那是能让人把心沉下来的声音,连呼吸都裹着草木与烟火气,是独属于大峪的秋。
这里的秋天,是一场山与河、古与今的对话。它不急于展示最美的部分,却让你在每一次转弯、每一次抬头间,读懂何为“地势”,何为“人间”。(记者 马应凯 通讯员 杨周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