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万里阔,硕果满枝头。回首“十四五”征程,金塔县紧扣市委“1246”战略部署与县委“2166”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四强”行动,扎实做好“五量”文章,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楫争先。从产业升级的铿锵步伐到生态改善的生动实践,从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到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一组组攀升的数据、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一幅幅民生画卷,共同书写了极不平凡的发展答卷,让“醉美胡杨·金色金塔”的品牌底色愈发鲜明。

这份答卷中,经济发展的“硬核”数据尤为亮眼,不仅总量实现突破,结构也持续优化。
五年间,金塔县经济发展成果丰硕,核心数据连创新高:2022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2023年GDP突破百亿元,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破百亿元,县域经济迈入近二十年最好时期。同时,发展结构持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分别高于全省、全市5.9和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36:30:34,农业优先、工业主导的格局持续巩固;财政收入从5.5亿元增至12.3亿元,实现翻倍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1.81降至1.72,城乡协调发展态势更明显。
经济稳增长的背后,工业的“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金塔县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规上工业企业达4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2.4亿元,年均增长33.5%,已连续4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工业体系中,新能源产业更是脱颖而出,成为拉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其规划与建设规模已形成显著优势。围绕“沙戈荒”大基地与“陇电入川”新能源大通道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加速推进。当前新能源装机总量达395万千瓦,在建及拟建规模128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近五年来,金塔县以打造千万千瓦级产业基地为目标,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建设能源战略通道有利机遇,培育以光伏、光热、风电、储能、电网设施、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产业配套于一体的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建成750千伏变电站1座、33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在建330千伏变电站5座,有效满足了现有新能源项目的接入需求。
“‘十四五’后期及‘十五五’期间规划建设新能源装机1820万千瓦。重点实施了宝丰100万千瓦风电、欧昊40万千瓦风电、中核汇能160万千瓦清洁能源保障等项目,在建装机规模300万千瓦。巴丹吉林沙漠620万千瓦风光电大基地、宝丰二期100万千瓦风电、欧昊二期6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拟建新能源装机规模980万千瓦。建成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11家,建成并网415万千瓦。”金塔县能源和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王中兵说。
这片能产出“绿电”的土地,如何守护好“绿色生态”?金塔用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的实践,给出了产业与生态共生的答案。
近年来,金塔县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扎实举措扛牢生态责任。从绿色低碳转型到污染防治攻坚,再到人居环境优化,多维度建设成果逐步显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市定目标内,能耗消耗降低14%,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69.2%,国控市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土壤环境安全稳定。107个城区区域噪声点位、7个功能区点位、27个道路交通噪声点位昼夜噪声值全部达标,人居环境品质持续优化。

“‘十四五’以来,我们大力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5000余亩,全县102.32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全面实现;大力实施找矿突破行动,新发现矿产勘查109处,新增矿权28宗,收益较2021年同比增长218%;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完成造林绿化50.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27%,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20多年保持了‘双缩减’。”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魏财说。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城乡建设也同步提速,金塔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让城乡面貌与居民生活品质双提升。
“十四五”期间,金塔县城市新建道路通车,老旧街区、小区改造推进,商住小区加速建设;建成28个绿地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32%。形成“两横四纵”路网,公路总里程4100公里;“四好农村路”覆盖所有乡镇,三级及以上公路、自然村组硬化路率均100%,客货邮融合、新能源车及充电桩推广见效。完成5571户搬迁安置、2648户拆除复垦,打造26个“五位一体”示范村,申报多个省级示范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59%,城乡协调格局巩固。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2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4860套,改造棚户区住房220套,对63个老旧小区、138栋住宅楼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更新改造水气热管网88.59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50.32%,绿地率达到46.23%、城市生态品质显著提升。”金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杨勇说。
如果说工业与新能源是金塔发展的“枝干”,那农业就是深扎土壤的“根系”——作为全国首批强村富民兴县先行示范县,金塔用现代农业的“硕果”,滋养着县域发展的生机。
五年来,金塔县通过建成34.19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248.75公里渠道等举措夯实基础,聚焦高效瓜菜、肉羊等五大产业,建成65个农业产业园,高效作物达80万亩,肉羊饲养量超230万只。同时培育58家龙头企业,带动近万户农户发展20万亩订单农业,农产品加工产值破15亿元。2024年,全县一产增加值达3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3.3%。
当产业“枝干”茁壮、生态“绿叶”繁茂,发展的“阳光”最终要洒向哪里?答案是每一位金塔百姓的生活里。
五年来,金塔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年均输转超2.5万人次。县域内患者就诊率达85%,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2个,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教育托育全覆盖,普惠托育每千人托位数4.5个;学前教育通过国家普及普惠认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中考居全市前列,高考本科上线率98.8%。金塔汽修中专连续五年蝉联全省技能大赛团体冠军,省中职“优质校”绩效评估全省第一。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3亿元。“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解决困难1244件、办实事1780件,投入帮扶资金物资75.38万元。建成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19个、城区助餐点2个,有效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

从“吃得饱”到“玩得好”,从“住得暖”到“消费旺”,金塔的民生改善正向现代服务业领域延伸,为百姓生活添上“幸福注脚”。提及金塔县的发展活力,现代服务业绝对是“重头戏”。三产增加值达37.6亿元,年均增12.8%,文旅、商贸、金融协同发展,2021—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超1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5亿元,商贸载体扩容且实现蔬菜出口,金融存贷款余额同比双增。
“十四五”以来,金塔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取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就。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刷新纪录,现代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民生保障坚实有力。这些成就不仅是金塔县过去努力的见证,更是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金塔县将始终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金塔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记者:郭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