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11-03 17:56:52 来源: 庄浪县融媒体中心

苹果“红”遍黄土塬——上李村以果兴村映照乡村致富路

2025-11-03 17:56:52     来源: 庄浪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秋风送爽,驱车驶入甘肃省庄浪县大庄镇上李村,道路两旁的果园里硕果满枝,熟透的苹果像孩子红彤彤的脸蛋,正笑盈盈地迎接着每一位来客。果园包裹着村庄,村庄掩映在果园中,屋舍整洁、道路畅通,家家有果园,户户靠苹果增收。这个曾经靠种粮解决温饱的黄土高原山区村,如今已成为全镇首个果园全覆盖的示范村和全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里的老百姓,用小苹果叩开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上李村地处黄土高原丘壑区,干旱少雨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种植的理想之地。“我们村原来一直种小麦、玉米、洋芋等农作物,但是种庄稼只能解决温饱,并不能致富。2013年乡上扶持种果园,免费发树苗、送农资,多数村民就是不认可。”村支书张国勤回忆,村两委班子好不容易动员村民在县果业局技术员的指导下栽好树苗,第二天就发现不少树苗被拔掉种了庄稼,有的在果园里套种高秆作物。面对村民的抵触,张国勤和村干部们一边一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耐心讲解苹果种植的收益和前景;一边轮流“盯梢”守新旧果园,防止树苗再被破坏。心诚所致,金石为开,历经四年不懈努力,上李村终于实现果园全覆盖,为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67岁的村民张伍珠望着连片果园笑着说:“以前不懂也不乐意种,多亏了国勤支书他们的坚持,让大伙在自家地里种出了‘金果’。”

  为提升村民的果园管理水平,上李村两委班子主动对接县果业局,邀请技术员蹲点全程指导乡亲们学习技术。在自家果园手把手教拉枝修剪、施肥浇灌;组织村民赴兄弟果园种植大镇考察取经;在村文化活动室开展嫁接育苗、病虫害防治等理论培训;利用微信群,在茶余饭后为村民实时解答管理难题,大家伙儿在村两委班子的组织下,跟着技术员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每一项果园管理知识。

  “上李村在当时是学习最认真、最扎实的村,果园管理期我基本都在他们村蹲点。”庄浪县果业站副站长王选强说。正是靠着这份认真和坚持,上李村的苹果品质得到不断提升,为后续打开销路筑牢了根基。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果园刚开始挂果时,上李村村两委就着手谋划销路。除了线下主动联系客商,他们还紧跟潮流,尝试通过网络直播卖苹果。“我们村的苹果个大、皮薄、肉脆、汁多,甜度高!”每晚七点,张国勤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拿着自家种的苹果向全国观众推介。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9月,重庆客商余泽龙通过直播间联系上张国勤,经过多轮协商,上李村成功签下第一笔100多吨的苹果销售大单。

  “当时大卡车拉了整整一个礼拜!”村民郭红梅回忆,不少村民去帮忙分拣、装箱,一天能挣150元,既卖了苹果又多了份收入。

  张国勤还笑着透露,起初担心受骗,偷偷拍了余泽龙的身份证留底,“没想到余总特别守信,回去就打了款,后来成了我们村的老主顾。”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如今,上李村的苹果早已打响名气,每到采摘季,外地客商都会慕名而来,在田间地头直接装车收购。截至目前,该村果园面积达1300多亩,其中盛产期果园750亩,年产量突破1850吨,销售收入达580多万元。

  “上李村是镇上第一个实现果园全覆盖的村子,也是全镇的果园示范村。果园全覆盖在全县也是少有。”大庄镇党委书记刘振兴表示。

  上李村的苹果产业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还吸引了不少在外务工的青年返乡创业。90后小伙李江宁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在外地打工朝不保夕,看到村里果园成了规模,就回来承包了20多亩,去年收入20多万,比打工强多了!”和李江宁一样,返乡青年张喜军承包了70多亩果园,不仅自己实现了致富梦,还雇佣邻村村民务工,带动周边乡亲一起增收。

  如今,行走在上李村,硕果满枝的果园与整洁有序的村庄相映成趣,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个靠苹果“出圈”的小山村,正以昂扬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梁晓霞)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