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欠薪,事关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永登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遏制增量、消除存量”为根本目标,以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关键突破口,积极探索并构建起一套“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戒”的全链条、闭环式治理新体系,有力推动工作重心从“事后治欠”向“事前防欠”深化转变,用心用情为农民工群体筑牢坚实的“护薪”堤坝,切实保障其劳动报酬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制度引领,筑牢源头防控堤坝
永登县坚持制度先行,从源头上规范用工行为、压实各方责任。制定出台了《永登县人民政府强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为根治欠薪工作提供坚实的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创新建立“财政+行业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联审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源头审核与监管,确保工资支付资金到位。常态化设立“星期三领导服务日”,推行“日报告、周调度、月通报”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关键时间节点组织业务骨干、仲裁员进驻劳动保障维权服务中心一线办公,大幅提升欠薪案件调处效率和化解效果。同时,充分发挥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人社、司法、公安、住建、交通等职能部门紧密协作、信息共享、联动执法,形成“查隐患、促整改、建机制”一体化发力格局,从源头上有效预防欠薪风险。
创新监管模式,织密风险预警屏障
为实现对欠薪风险的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永登县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双重监管网络。线上,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将全县范围内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统一纳入“陇明公”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施动态监管,对项目用工、实名考勤、工资专用账户、银行代发工资等关键环节进行全流程实时监控,实现精准预警。线下,整合多方执法力量,组建由人社部门牵头,公安、司法、住建等多部门参与的“N+”联合执法队伍,定期对全县各类工程项目,特别是曾发生欠薪或存在举报投诉的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执法检查中,重点督促企业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规范劳动用工合同签订、严格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力争将欠薪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已累计检查用工单位196家,对4家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予以行政处罚,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21份,督促补签劳动合同864份,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
优化处置机制,提升欠薪治理效能
为畅通农民工维权“最后一公里”,永登县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维权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县、乡镇、村(社区)的三级劳动保障维权服务网络,打通维权神经末梢。创新建立“五调+N”多元化解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提供“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调处服务。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分类施策,全面推行“简单案件即刻办、普通案件提速办、复杂案件联合办、重大案件提级办”的工作模式。综合运用集中受理、调解仲裁、约谈提醒、协商调处、立案查处、司法移送等多种手段,形成治理合力,推动欠薪案件快速、高效化解。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欠薪案件82件,为1462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的劳动报酬,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深化法治宣贯,营造诚信守法环境
提升法治意识是根治欠薪的治本之策。永登县持续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组织力量深入全县各在建工程项目和重点用工企业,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设置咨询台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向用人单位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其工资支付主体责任和违法后果,同时向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和渠道,引导其依法理性维权。积极拓展“互联网+普法”新阵地,依托政府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新媒体平台,一体联动发布政策解读、以案释法、风险提示等信息,使用人单位和农民工能够随时随地“指尖学法”,营造了“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9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法治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永登县通过构建并实践这一套全链条治理新模式,不仅有效遏制了欠薪问题的发生,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区域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为营造更加公平、有序、和谐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永登县将继续巩固深化治理成果,持续完善长效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守护好农民工的血汗钱。(汪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