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10-29 19:10:24 来源: 兰州高新区

兰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强引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5-10-29 19:10:24     来源: 兰州高新区
字体:
分享到:

  今年以来,兰州高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深化科研“新四军”协同合作,扎实推进“强科技”行动,在平台能级提升、成果转化加速、企业梯队培育、人才集聚引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增强,为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澎湃动能。

  高能级平台构筑创新“硬支撑”

  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载体。兰州高新区坚持筑巢引凤,持续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备受瞩目的西北海创中心作为欧美同学会全国第四家海创中心成功获批建设,目前已率先启动微生物化工废水处理等4项前沿科研项目,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打开了新通道。兰州P3实验室生物医药与疫苗研发中心科研能力再获权威认可,新取得牛结节皮肤病仓鼠实验、布氏杆菌病原分离培养两项CNAS国家资质,区域生物医药研发的“安全阀”与“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兰州大学西部药谷建设深入推进,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药学院的研发合作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同步提速。此外,高新区近期与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谋划新建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达112个,占全省的37%、全市的61%,创新资源的“蓄水池”效应日益显著。

  高效率转化打通产业“双通道”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一环。兰州高新区成功入选工信部、科技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成果推广机制“揭榜挂帅”政策试点单位,并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等六部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为产业发展赢得了先机。围绕七大主攻方向,目前已储备陇药功效物质常温无损提取、医用同位素关键技术开发等优质项目24个。为加速成果与市场对接,高新区着力完善成果捕捉和供需匹配机制,高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吸引逾2400家企业入驻。今年上半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已达32亿元,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同时,生物医药与疫苗、体外诊断试剂等领域的10个概念验证中心,以及多肽药物、中药现代制药等4个中试基地正加快建设,全力破除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创新型企业梯队铸就发展“主力军”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兰州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形成蔚为壮观的创新企业集群。通过提升打造总计100万平方米的孵化载体,已累计吸引1800多个创业团队和小微科技企业入驻,年均入孵培育企业30家、孵化毕业企业15家,创新“苗圃”枝繁叶茂。2025年以来,全区新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204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1家,新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7户。截至目前,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70家;全区专精特新企业总量攀升至103家,规上工业企业达59家,占全市9.8%。这支充满活力的企业“主力军”,正成为推动高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高层次人才激活创新“源动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兰州高新区扎实做好人才“引育服用”文章,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去年以来,入选省领军人才4人、陇原青年英才6人、第十批“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3人,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深入实施“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通过科研助理岗位吸纳2290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获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来函表扬。贴心服务人才,已为39名高层次人才办理“陇原人才服务卡”。目前,全区人才总量已达11.2万人,占从业人员的79%;万人拥有本科学历以上人数达3320人,万人研究与开发人员数达155人,人才密度与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智力支撑。

  兰州高新区将继续锚定科技创新主阵地定位,不断强化创新策源和产业引领功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实践新篇章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