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祁连山下秋收忙——凉州区万亩青贮玉米收获一线见闻
时值深秋,到了青贮玉米的收获季节,也是饲草料储备的黄金期。连日来,武威市凉州区万亩青贮玉米陆续开镰收割。当地抢抓晴好天气,积极组织人力、机械有序收割,全力保障饲草“应收尽收、应贮尽贮”,从南部沿山区到北部沿沙区,到处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近日,记者在凉州区邓马营湖北苑农场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看到,成片分布的青贮玉米郁郁葱葱,秸秆挺拔,穗粒饱满,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展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场面蔚为壮观。
十多台大型青贮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收割机的锋利切割装置快速掠过,一排排玉米连秆带穗被整齐切割、卷入机身,经过内置装置切碎、揉搓、挤压等多道工序后,原本粗壮的玉米秸秆顷刻间被加工成细碎均匀的青贮饲料倾泻而下,进入一旁同步行进的运输卡车车厢内,精准、高效完成“切割—粉碎—装车”全流程作业。
“注意车速,收割机和运输车要协同作业。”
“一定要控制好留茬高度。”
…………
武威亚盛田园牧歌草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负责人侯建荣站在田边不时地用对讲机提醒操作人员。不远处的道路上,一辆辆满载青贮饲料的大卡车正开足马力驶向10公里外的嘉立荷(甘肃)牧业有限公司发酵池。
记者看到,在偌大的作业现场,卡车有序排队卸料,粉碎的玉米秸秆被一层层有序堆积在池内,铲车等机械来回作业,对秸秆进行碾压,确保青贮池内没有空隙,为后续青贮饲料的密封发酵和储存打下坚实基础,整个作业链条高效顺畅。
“今年我们公司在北苑农场种植青贮玉米1.2万亩,玉米整体长势良好。从9月10日起开始收割,每天投入大型青贮收割机15台,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300亩,预计再有四五天就能全部收完。”侯建荣说。
与普通籽粒玉米相比,青贮玉米具有生物产量高、纤维品质好等特点,优质的青贮饲料,不仅是种植户的“增收粮”,更是奶牛产业提质增效的“营养源”。青贮饲料经过科学发酵工艺处理后,能最大程度保留玉米的营养成分,奶牛食用后,不仅消化吸收率高,还能增强免疫力,有效提升产奶量与牛奶品质。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水资源纯净无污染,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所产青贮饲草品质优良。近年来,凉州区引进亚盛田园牧歌等饲草企业,建成万亩饲草基地5个、千亩饲草基地16个,全区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实施新疆泰昆年产36万吨饲料生产线、武威新希望33万吨饲料生产线等饲料加工项目5个,全区饲料加工企业达到38家,年设计产能达200万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饲草保障。
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机装备的助力。近年来,凉州区大力推广适合当地使用的农用新机具、新技术,传统人工正被一台台马力强劲、技术先进的农业机械取而代之。“目前,凉州区青贮玉米全面进入收获期,为确保青贮玉米顺利收割,我们提前安排部署,抽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种植户排查农机具故障,并对青贮玉米收割质量、安全拉运等环节进行跟踪指导,确保青贮玉米颗粒归仓。”凉州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站长许志勇说。
“今年,凉州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玉米青贮作为促进种养循环、推动农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以全株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草产业,全区种植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26万亩以上。”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祥宗表示,在工作推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然牧业、嘉立荷等奶肉牛养殖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粮改饲”项目为依托,调动群众参与玉米青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秸秆饲料转化利用水平,带动粮食产能与养殖效益同步提升,真正实现产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目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