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0月16日电(记者张新新)金秋十月,甘肃省平凉市迎来一场苹果产业的盛会。10月16日,2025年中国苹果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招商推介大会在崆峒山下开幕。在这场以“苹添优势强产业果铸幸福赢未来”为主题的盛会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根据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评估,静宁苹果品牌价值已达181亿元;产地收购价连续19年领跑全国,成为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2025年中国苹果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招商推介大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2025年中国苹果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招商推介大会现场展示的苹果。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平凉市地处北纬35°苹果“黄金生产带”,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历经40年持续发展,平凉全市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51万亩,其中挂果园面积超过百万亩。2024年,苹果产量达到254万吨,第一产业产值15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60亿元。
这一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平凉全市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73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带动7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在静宁县,苹果产业更是覆盖了全县所有适宜区,成为“中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
当天,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还现场发布了“静宁苹果”价格指数,数据显示,在全国苹果市场总体承压的背景下,静宁苹果实现“阶梯式领涨”,三大规格果品均价较去年显著提升,凸显出“优质优价”的市场共识正在形成。
“这标志着静宁苹果已完成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关键转型。”平凉市委书记唐培宏表示,通过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静宁苹果已从单一的鲜食产品发展出果汁、果醋、果酒、面膜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培育了30多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支撑。平凉市已建成静宁苹果研究院、甘肃苹果气象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组建了61个科技创新载体。目前,全市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果园、智慧果园13万亩,优果率达到76%,累计认证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140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成功选育出“静宁1号”“成纪1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推动苹果种植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向“知天而作”的智慧产业转变。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余湾乡王坪村果农王喜红在采摘苹果。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挂在枝头即将收获的苹果。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本次大会发布了《平凉市“静宁苹果”产业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明确未来十年将构建“一核、两轴、三区、五带、多点”产业格局,打造全国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市。
大会现场签约成果丰硕:招商引资项目53个、总投资71.9亿元,果品销售订单177个、金额67.6亿元。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和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分别授予平凉市“苹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市”和“苹果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共建市”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