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国网平凉供电公司人工智能暨数据服务柔性团队在“低压批量供用电合同”智能体基础上,聚焦非居民用户报装业务场景,成功升级研发“智能合同生成助手2.0”智能体,有效解决了基层一线在档案资料整理中面临的资类别多、易错漏等痛点。
业扩报装业务中,非居民用户供用电合同及相关协议编制工作量远高于居民用户。在接管非直供小区时,每个小区约有20-60个商户需要接管,人工起草合同时间共计需约需3-8个工时,尤其春耕秋收等报装高峰期,一线人员时间紧、任务重,常因资料繁多出现漏传、错传现象,导致后期常需组织档案整改。
针对这一业务痛点,科技数字化部联合省公司数字化事业部、公司营销部、静宁县公司组建柔性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在原有居民合同生成能力的基础上,拓展非居民合同智能生成功能。该功能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引擎,通过本地知识库匹配,不但减少了表格模板中的信息输入,还能够自动识别用户行业分类、用电类别等关键信息,精准匹配并批量生成全套报装资料,实现“一户一档”结构化输出。
该智能体具备三大核心特点:一是采用智能识别技术,自动解析用户信息、用电地址、计量位置等关键数据;二是支持多种合同模板适配,既能处理低压居民用户合同,又能根据行业类别差异生成非居民用户所需的多种报装资料;三是通过轻量化的Flask框架设计,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目前,静宁县供电公司已开展试点应用,小区各类型批量用户日均接管户数达200-300户,非居民用户资料整理时间同比压缩70%,一线人员重复录入工作量减少38%,单份合同从填写表格基础信息算,生成时长从10分钟压缩至5秒,同比下降99.9%,合同生成准确率达100%。
下一步,团队计划将该功能推广至各县区公司部署应用,并持续拓展低压业扩配套项目会签单生成、合同到期自动续签等场景,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业务中的应用范围,真正让数字化技术为基层赋能减负。(古文静 王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