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夏城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场场餐厨垃圾“变形记”每日都在上演。自2023年11月投入试运行以来,这座总投资5497万元的临夏市厨余垃圾再生处理项目,已成为该市消化餐厨垃圾、转化绿色资源的“城市胃囊”。
10月11日,临夏州“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全媒体调研采访团走进临夏市临夏城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运抵的餐厨垃圾首先进入密闭的物料接收系统,随后通过自动分选系统精准剔除塑料、金属等杂质。在核心的固液分离环节,垃圾被分解为固态与液态2条资源化主线,分离出的物质分别进入油脂回收系统、蝇蛆养殖系统和好氧发酵系统,最终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
这条完整的处理链条背后,是8大系统的协同运作:从物料接收、自动分选、固液分离,到油脂回收、蝇蛆养殖、好氧发酵,再到产品储存和厂区除臭,每个环节都体现了临夏市餐厨垃圾通过现代科技力量变废为宝的新路径。
“这里每天能接收处置16吨餐厨垃圾。”公司总经理范多静指着运行中的数据面板介绍,“经过这套系统,它们不再是污染源,而是可观的资源。”经过处理后,每日可产出300公斤蝇蛆蛋白饲料、1吨粗油脂和2吨有机肥。这些产品重新进入经济循环,实现了餐厨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近年来,临夏市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处理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分类收运—集中处置—资源利用”链条。该项目的稳定运行,有效解决了临夏市、临夏县、东乡县、和政县服务范围内城区居民餐厨垃圾乱排乱放、处理不达标的难题,从源头上遏制了环境污染,更用实践验证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可行路径,为深化垃圾分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临夏方案”。
曾经令人掩鼻的餐厨垃圾正悄然变身,它们或是滋养作物的有机肥,或是可供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或是养殖所需的蛋白饲料……临夏市在这条绿色循环之路上越走越宽广。(记者 马琼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