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甘肃科源电力集团电通设计公司勘测人员在甘肃张掖祁青至东水峡线路项目采用高新技术,为施工困难塔位安全进行高效会诊,及时获取测区实景三维模型,在有效压减作业安全风险、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为施工建设的灵活性提供了支撑。
甘肃张掖祁青至东水峡线路工程地处祁连山腹地镜铁山矿区边缘,不仅海拔高,气象条件还十分复杂。新建线路沿途与陡峭山崖及水流湍急的北大河交织,给勘测作业带来诸多困难,在以往工作中,勘测人员需攀爬陡峭山崖采集数据,坠崖落水等风险极高,单基勘测需全专业多人耗时1天。本次作业采用无人机可见光航测、激光雷达点云、五星十六频RTK、高精度IMU模块测量单元等多元融合技术,工作人员在安全区操控设备,高危点位10分钟即可完成采集,安全风险发生率降至0,减少80%人工投入,效率与精度同步提升。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点云等设备生成厘米级三维模型,数据精度提升,地形识别率达98%,极大地消除了人工勘测盲区。
针对陡崖塔位、临河塔位等施工难点,勘测人员按“一塔基一数据”开展作业,构建实景可视化模型,为设计施工安全选取作业面、搭建索道、建设便道、排水沟提供了基础地形地貌数据支持。本次高新技术的结合为工程高效推进筑牢支撑,同时也为勘测在高海拔复杂环境下获取高精度数据积累了宝贵经验,一线技术人员将在高精尖前沿技术再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应对后续复杂困难条件下设计建设项目的能力。(张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