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会宁县以“党建红”深耕“生态绿”为主线,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林区党建部署,积极探索大党建工作思路,依托铁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三山(西岩山、桃花山、东山)大环境绿化、华家岭百里生态廊道等林地资源,探索建立1+N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党建引领、共融共建、富美林区的新态势。
推行跨域联建、保护联抓,4个林场党支部分别与森林面积大、破坏林地现象多发、林权信访矛盾集中的31个驻地村党支部签订党建联建协议,双方确定联络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落实协议内容。
创新构建森林防火“跨区域联防+网格化管控”新格局。对外联动,与周边13个乡镇及静宁、定西等地签订协议,筑牢联防联控网络;对内钉实,将210名护林员全量纳入网格,定人定责,并以巡护APP上线率为核心指标,实现精准监管。
以红色精神为魂,以绿色林区为形,以历史文化为题,构建“红色+”大旅游格局。设计推出红色+湿地游、红色+森林游、红色+左公大道游,打造林区一日游金典路线;设立特色展示点,打造齐靳湿地、王磨湿地特色风光,供游人休憩赏玩、打卡驻足。
坚持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延伸到林区深处、落实到群众身边。针对林区游客多、外来放蜂人员“落脚难、转场慢、联系难”和赴本地收割小麦作业人员吃住无保障的现实困境,创新推行“党员先行”服务模式,在党岘管护站建立场村便民服务点,设立党员先锋岗,推出临时休息、免费提供饮用水、政策一对一解读、纠纷站内调解、帮办代跑、蜜源预报和放蜂场地规划等暖心举措,提供全流程驻场转场服务,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实效。
在林缘地带构建“林-草-禽-果”立体循环产业链,鼓励群众在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上一轮退耕还林地种植紫花苜蓿3万亩,动员发展林下养殖2家;依托三北项目规模发展文冠果产业,以侯家川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中川镇、丁家沟镇、党家岘乡种植文冠果1万亩,建设华家岭区域万亩文冠果种植产业园。引导农户对林区杏子、沙棘果、柠条籽进行集中采摘,由商贩订单收购,每年产值可达600万元左右,林场同步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处置,有效拓宽了林区群众增收渠道。(魏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