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工业城市的金昌,该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委结合金昌发展实际,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的要求,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催生未来产业,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多业并举、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75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5%,连续8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43个月全省第1;连续14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2+4”现代化产业产值由2021年的66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985.6亿元,年均增长34.9%,连续3年在全省链长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脱胎换骨”
筑牢现代化体系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为资源型城市,金昌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金昌市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专班制、链主企业制等“七项机制”,实行工业专班、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和“六必访”等制度,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精心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蓝图。依托丰富的镍、铜、钴金属资源及产业基础优势,着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两个千亿级产业,同步培育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四个百亿级产业。已培育形成了镍、铜、钴、稀贵金属和钛5条细分产业链。
聚焦打造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金昌市重点发展高温合金、镍合金材料、海绵钛及钛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建成亚洲最大的矿产铂族金属生产线并产出合格的海绵铂、重质钯粉,镍6507产品成功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体系,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永昌胡萝卜
农业同样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金昌市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农牧复合、草畜一体、种养循环,实施菜草畜优势特色产业扩量、延链、提质、增效行动,现代农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取得新突破。永昌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奖励政策项目实施县,水源镇获批2025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永昌胡萝卜”“东湾绿萝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元生农牧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如今的镍都,已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金川集团永昌铜业有限公司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产出的高纯阴极铜
——在永昌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金川集团永昌铜业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智能铜电解项目二期车间内,泛着玫瑰色光泽的高纯阴极铜接连下线。作为“十四五”省列重大项目,该项目首次规模化应用不锈钢阴极板生产工艺,并集成工业以太网、智能吊车、剥片机器人等装备,实现电解槽三维坐标建模等20余项技术攻关,产品打破进口垄断。
——在甘肃成丰建设有限公司内,扩建年产2万吨装配式建筑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该项目总投资概算1.5亿元,建成后将与企业现有钢结构生产线形成配套,助力其成为甘肃西部地区集研发、设计、生产、安装于一体的龙头钢结构企业,填补区域装配式建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空白。
——在金川区北部风电场,风机叶片吊装作业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型履带吊车将叶片缓缓吊升至百米高空,工人通过对讲机实时调整方位,确保叶片与塔筒精准对接。现场施工旗帜迎风矗立,设备摆放整齐,项目共分四个标段推进,其中升压站一次、二次设备安装已完成,正进行设备调试。
锻造“中国方案”
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金昌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2+4”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和现实需求,统筹整合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打造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通过持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深入推进厅市会商协同创新机制,深化市企科技合作,促进创新链同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市企在重大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1月8日,随着金红色溶液从熔炼炉内奔涌而出,由金川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唯一、全球首创的复合式镍侧吹熔炼系统在金昌正式达产达标,投料量稳定在30吨/小时。其研发历时2年3个月,开创性地集侧吹熔炼、硫化还原、电炉贫化三种火法冶炼工艺于一体,成功填补了火法精炼领域的技术空白,为全球镍冶炼技术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金昌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的施工现场
——走进永昌县河西堡镇甘肃华电腾格里绿色能源有限公司金昌发电分公司,占地48公顷的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配套金昌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施工现场,巨型塔吊高耸入云,施工人员正在忙碌建设中。作为腾格里沙漠基地河西新能源项目“陇电入浙”外送通道的关键配套调峰电源,该项目通过“煤电+新能源+通道”一体化示范工程,不仅能为河西走廊新能源基地提供快速响应的调峰补偿,更通过“传统煤电+清洁能源”协同模式,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由金川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8立方米地下铲运机正式投入使用,不仅实现国产大容量地下铲运机零的突破,而且有多项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又一亮眼名片。
“元生爱特”奶绵羊成年母羊
——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元生爱特”奶绵羊新品种,正式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标志着我国诞生了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绵羊新品种,不仅填补了我国奶绵羊品种的空白,更意味着我国在奶绵羊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从“4N5无氧铜板带材”量产,填补国内空白,破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到自主研发的0.05毫米“手撕镍”成功量产,实现了进口替代;再到“元生爱特”奶绵羊新品种的成功培育,“科技之花”结出了“产业之果”,创新已成为金昌市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引擎。
“握指成拳”
多元产业生态增强发展韧性
提升产业体系韧性,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金昌市通过培育“2+4”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多业并举、多元支撑的发展格局。
市企融合是我们最亮的特色、最大的优势。在过去的几年,市企围绕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拓展融合领域,市企实现互促互融、共赢发展。依托金川集团这个最大的“龙头”和“链主”,金昌市深入持续开展产业赋能行动,大力推动工业走放大优势、拓存创增的路子,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不断拉长产业链的长度、增强价值链的厚度、拓宽供应链的广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左右链拓展,打造协同共生、富有活力、持久稳健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以全产业链的坚强韧性加快构建更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窗口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金昌市持续深化金昌经开区扩权赋能工作,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管理模式,支持各类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特色产业园的投资运营。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高标准规划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物流、科技、生活服务配套条件,强化园区环境监测、安全管理,完善污水、垃圾、固废处置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积极推行“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办代办+信易贷”模式,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大力开展金昌经开区低效用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加快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分类处置,推进开发区低效用地合理高效利用。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抓项目才能兴产业。金昌市按照“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思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多方向、多途径、多举措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量质齐升”。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金昌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咬定目标、善谋深耕,实干拼搏、攻坚突破,以一流标准、一流作风、一流状态、一流形象,加快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力。(记者: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