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9-24 17:50:27 来源: 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金昌:“五维联动”完善政务服务 “四链协同”做优营商环境

2025-09-24 17:50:27     来源: 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更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近年来,金昌市始终锚定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流程再造、机制创新、数字赋能、惠企便民、监督保障“五维联动”为核心抓手,系统构建“四链协同”政务服务生态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从“分散办”向“集成办”、从“线下跑”向“网上办”、从“被动等”向“主动帮”深度转型,成功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重构流程链

  集成服务破解“效率难题”

  “以前办理建设项目开工手续,得跑多个部门、等近3个月,现在3个工作日就能办结,项目落地速度比预想的快太多。”谈及政务服务效率的变化,金昌国红华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这一转变,源于金昌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突破口的流程再造革命。

  针对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等高频事项,金昌市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跨部门协同、跨系统对接、跨层级联动,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数据显示,建设项目开工办理时限从7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压减率达96.1%。个体工商户转型环节由6个整合为1个,办理时限缩短至2个工作日,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按下“加速键”。

  在工程建设领域,金昌市创新推行“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主体工程”分阶段施工许可制度,企业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分段或整体审批,配套统一承诺书模板。截至目前,已为13个项目办理26张分阶段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占发放总数的20%以上,平均为项目节约开工前审批时间60余天,助力工程建设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同时,金昌市升级政务服务模式,打造“三员协同、双综服务、一核审批”集成服务体系——通过首接帮办代办员、综窗业务受理员、政策咨询导办员“三员联动”,结合线上线下综合服务,由首席事务代表集中审批,大幅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此外,政务大厅专设“信用修复”窗口,布设信用信息查询机、征信报告自助打印机,引入双向无障碍智能手语交流平台,同步提供水电气热、公证、法律援助、人才、金融等“一站式全科服务”,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

  创新机制链

  精准服务激活“市场活力”

  “没想到‘一把手’直接坐窗口帮我们解决问题,原本卡在多个环节的手续,当天就有了进展!”老百姓大药房连锁(甘肃)有限责任公司永昌金泽庭院店负责人感慨地说。金昌市将“一把手走流程”升级为“坐窗口现场办公解难题”,以“群众出题、干部答题”的形式,组织市、县(区)46家单位“一把手”进驻政务大厅,累计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8个,形成“受理-办理-反馈-回访”全链条闭环管理。这一做法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后,进一步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两镇六街道负责人坐窗已解决基层问题118个。

  市政务服务大厅开展“一把手走流程、科长坐窗口”活动

  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金昌市依托“陇商通”涉企服务专席,整合440条政策信息、332名行业专家资源,开通“三方通话”功能,实现政策在线即答率超90%;累计受理企业诉求1350件,办结率100%。同时,建立企业诉求大数据分析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参考。推出10项“零成本”惠企服务,平均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200多万元,真正实现“政府买单、企业减负”。

  在通办服务方面,金昌市构建“市域通办”四级联动网络,在3个示范点基础上,实现乡镇(街道)通办专窗全覆盖、村(社区)覆盖率达30%,通办事项从61项拓展至104项。借助“综窗助手”系统,工作人员可远程沟通、核验材料,办理跨区域业务17749件,打破政务服务的地域壁垒。

  筑牢数据链

  智能服务提升“便利指数”

  “现在缴燃气费、查公交,打开‘甘快办’APP就能搞定,连医院挂号缴费都不用排队了。”如今,“掌上办事”已成为金昌市民的生活常态。金昌市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推动预约挂号、门诊缴费、公交查询、燃气缴费等20余项高频民生服务接入“甘快办”APP,打造“掌上办”服务矩阵,让群众办事“零跑腿”成为现实。

  “免证办”是金昌市数字政务的另一张“名片”。金昌市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共享,目前已归集电子证照592类、506.6万件,办理免证明业务39993件。个体工商户“秒批”、企业开办压缩至2.5小时,“一表申请、一网通办”的便捷体验,让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

  此外,金昌市积极探索“热线+网格”联动机制,成功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统一企业服务网络。

  在此基础上,金昌市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出语音助手、在线客服等智能服务,实现24小时不间断响应群众需求。为进一步提升服务透明度与效率,金昌市还创新上线政务服务智慧化展示平台,通过可视化图表实时公开业务办理数据,以“数据公开”为抓手,倒逼窗口单位提升审批效率、优化办理流程。

  在具体服务场景中,市政务服务大厅公安窗口率先引入智能语音人机交互系统,能一站式为群众提供办事指南查询,解答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高频咨询问题。同时,爱心助残VIP通道同步配备双向无障碍智能手语交流平台,切实保障残障群众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实现无障碍交流与沟通。

  强化保障链

  闭环管理夯实“服务根基”

  “以前担心办件超期,现在有了‘一日三查’督办,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满意度也上去了。”市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感受,折射出金昌市监督保障机制的成效。金昌市建立“一日三查”督办机制,截至8月底,超期办件同比下降94.4%。整合“12345热线”“陇商通”专窗等诉求渠道,深化“好差评”应用,形成“接件、处理、反馈、评价、整改、提升”的服务闭环,累计解决企业群众诉求310件,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为提升队伍专业素养,金昌市构建“日常+动态+专题”三维培训体系:组织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1场、“高效办成一件事”专项培训13场、窗口首席代表精准培训38次,同步培育“政策解读员+品牌宣传员+舆情引导员”复合型队伍,全方位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综合素养。

  帮办代办服务则为企业群众提供“全周期护航”。金昌市聚焦“2+4”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立“1+X”项目服务机制,印发产业投资项目帮办代办事项清单,建立帮办代办专员库,指定专员提供从立项到投产的“全流程、一对一”服务,同时发挥各级政务大厅窗口帮办代办服务队伍作用,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引导、表格填写、网上申报、复印打印等贴心服务,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和群众提供帮办代办业务服务5.5万件次。此外,预约办、节假日办、错峰办、延时办、上门办等特色服务不断延伸,累计节假日办理396件、上门办1605件、延时服务470小时,用“主动服务”破解群众“办事难”,便民服务可感可及。

  从流程优化到机制创新,从数字赋能到保障升级,金昌市以政务服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变革”。如今,“四链协同、五维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已成为金昌的鲜明标识,不仅为资源型城市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也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群众生活更有质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记者:文星乃 耿淑霞 通讯员:陈霞丽)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