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景泰县五佛乡的水产养殖基地迎来丰收季。随着一张张渔网被缓缓拉起,一尾尾个头饱满、通体透亮、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跃出水面。这一片曾被视为“种啥都难长”的盐碱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出产海鲜的“聚宝盆”。
记者在养殖基地看到,养殖户带着渔网、虾料齐聚塘边,准备开启今年南美白对虾的首次捕捞。渔船在水面轻轻划过,渔网随着行船缓缓展开,养殖户将少量虾料沿着渔网周边撒下,引得水下虾群聚拢。随着渔网逐步收紧,拉出水面,一尾尾活力十足的南美白对虾映入眼帘,晶莹的外壳泛着光泽,蹦跳间满是丰收的景象。
景泰晋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晋成说:“今年公司南美白对虾的水产养殖规模是100亩左右。5月1日投放虾苗200万尾,到9月初,已经进入收获期。通过对盐碱水的盐度利用,今年的虾壳薄肉嫩,味道鲜美,含钙量比较高。”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南美白对虾的品质逐年提升,得到了周边海鲜市场和超市的青睐,订单纷至沓来。
南美白对虾能在五佛乡的盐碱地成功养殖并实现丰收,离不开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支持。为了攻克盐碱水养殖难题,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组建技术团队,从虾苗选育、水质调控到病害防治,全程为养殖户提供指导,让盐碱地养虾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葛文龙说:“今年我们对这个虾的养殖技术进行了改进,投苗时间比往年早了半个月,所以虾长的规格比较大。今天打样每斤达到了35头,估计再过一个月,规格会达到每斤20头,每亩地能产虾600斤左右。”
近年来,景泰县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引进南美白对虾等优质品种,通过不断改良养殖技术、加强科学管理,让盐碱地变成了“海鲜仓”。今后,景泰县将扩大特色水产养殖规模,让更多盐碱地变成助农增收的“黄金地”。 (卢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