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市卡加曼乡,一片占地129亩的草莓基地,正以一颗颗鲜红饱满的果实,为当地村民打开了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之门”。这个集现代农业种植、乡村旅游于一体的项目,不仅让高海拔环境下的土地结出“甜蜜果实”,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高海拔环境“孕”甜蜜,科技赋能提品质
卡加曼乡海拔平均2650米,昼夜温差显著、日照时长充足、紫外线辐射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草莓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基地精准把握当地环境特质,引进先进的反季节种植技术,主打奶油草莓品种。得益于昼夜温差显著的特点,草莓糖分积累更充分,口感清甜多汁;同时,强紫外线环境有效抑制病虫害滋生,让草莓品质更优,上市后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
为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基地还投入建设高标准智能玻璃温室1座、日光温室26座,配备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并通过数字化大屏实时监控草莓生长环境。这里不仅是草莓种植基地,还兼具教育培训、新品种展示、育苗等功能,致力于打造国内唯一的高原夏季草莓数字化种植示范基地,让科技成为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就业增收“惠”民生,村民日子甜起来
“自从基地建起来,我们就在这儿干活,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按时接孩子放学,每个月还有稳定工资,比以前光靠种地宽裕多了!”博拉村村民万么草和当子草提起草莓基地,脸上满是笑容。
草莓基地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在种植、采摘、管理等用工高峰期,基地可吸纳5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这些岗位大多不需要复杂技能,经过简单培训后,村民即可上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稳定的收入来源,让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曾经“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有事干、有钱赚、有奔头”的甜蜜生活。
农文旅融合“拓”新路,乡村振兴添活力
如今的卡加曼乡草莓基地,早已不只是一个种植基地,更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打卡地”。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不少城区游客驱车前来,带着孩子走进草莓大棚体验采摘乐趣,新鲜的草莓、亲近自然的体验,让游客们乐在其中。不少游客还会将采摘的草莓、游玩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无形中为基地“打广告”,吸引更多人前来。
基地还主动与附近的卡加曼田园综合体联动,整合两地资源,打造出“草莓采摘 —田园观光—休闲游玩”的特色旅游线路。游客在采摘草莓后,还能到田园综合体欣赏乡村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形成“一站式”乡村旅游体验。这种农文旅融合的模式,不仅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基地收入,更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优质草莓品种,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还会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增加休闲娱乐项目,让基地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基地技术员索玉龙介绍。
小小的草莓,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想,也勾勒出卡加曼乡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未来,随着产业不断升级、配套持续完善,这片百亩草莓基地将继续发挥“金钥匙”作用,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让羚城的乡村焕发出更强劲的生机与活力。(记者:孙娅丽 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