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清晨,金川路街道金谷里社区金三角后门右侧的助农小集热闹不已。摊位整齐排列,新鲜的蔬果、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吸引着周边居民前来选购。
此前,金谷里社区金三角市场后门及市五小周边,流动摊贩聚集、占道经营问题突出,尤其学校上下学高峰期易导致交通拥堵,学生家长和居民颇有怨言。“以前这边的商户将摊位摆在后门两侧,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路又堵又不安全。”一位学生家长说。
路边摊贩的经营状态同样艰难。“摆摊没个准地儿,今天在这摆,明天可能就被劝走了,不仅经营不稳定,收入也没保障。”一位长期在此经营的摊贩坦言。
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在金川路街道人大代表家(站)活动中收集到该民生问题后,联合街道人大工委调研发现,如果放任摊贩经营会导致占道堵路、影响市容及交通安全,严格管理又可能让多位困难群体的摊贩失去收入。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人大代表协调街道党工委,组织社区党委、物业及摊贩、居民代表协商,按“集中治理、堵疏结合、分步实施、长效管理”思路,在金三角后门右侧划定区域打造“金谷邻里助农小集”,设固定摊位引导摊贩集中入驻,实现其从“街头游走”到“规范摆摊”的转变。
社区党委兼顾“放得开”与“管得好”,制定《金谷邻里助农小集管理公约》《金谷邻里助农小集管理措施》,明确经营时间、卫生标准、秩序维护等要求,引导摊贩规范文明经营,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同时,街道综合执法队联合宜方达物业,重新划定禁停区域、增设禁停标识,引导车辆规范停放,有效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
如今,助农小集已规范到指定区域经营,周边道路变得通畅许多。“现在接送孩子,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市民欣慰地说。
对于这样的调整,商户们也纷纷点赞:“统一区域摆摊后,经营场所固定了,熟客更容易找到我们,生意也更好了。”此次助农小集的区域划定举措,得到了市民与商户的广泛认可。
“金谷邻里助农小集”的设立,是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深耕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动注脚。城市管理既需制度的“刚性骨架”,更要人文的“温度肌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让城市文明与市井“烟火气”相伴相生、温暖同行。(记者:马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