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通“生命通道” 守护群众安康
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防汛救灾及重建工作有序展开
陆小文(左)向记者介绍旧庄沟村重建规划
8月17日,在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内,转移安置的116名群众顺利返家、76.4亩灾后集中安置点土地已经完成征地、村小学临时安置点的14户38名村民也陆续回到家中……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旧庄沟村灾后重建安置点副指挥长陆小文不断叮嘱着入户开展工作的干部:“群众工作一定做得更扎实一些,群众不满意,随时来找我……”这句朴实的话语是承诺,更是行动的指引。
危急时刻,打通 “生命通道”
8月7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了榆中县马坡乡,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当时正在乡政府值守的马坡乡综合执法队队长陆小文,接到了上级安排的紧急任务:配合县教育局打通三岔路口!灾情就是命令,陆小文毫不犹豫,迅速带领队员向三岔路口挺进。然而,雨势越来越大,肆虐的洪水早已将道路冲毁,洪水裹挟着石头和倒伏的树木倾泻而下,填满了河床,甚至使得河床高过了道路,道路彻底中断,前行之路寸步难行。
8日早上,天刚微亮,下了一夜的暴雨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陆小文和其他几位村干部得知马莲村灾情严重,本打算前往支援,可当他们抵达旧庄沟村时,发现这里的灾情同样不容乐观。情况紧急,他们当机立断,组织旧庄沟村红庄子社的村民展开自救。“转移,赶快转移群众!”这是当时最迫切的任务,但道路中断、河道冲毁了必经之路,要转移群众,首先必须保证道路畅通。陆小文没有丝毫犹豫,和其他几位干部找来4米长的梯子,架设在河道之上。随后,赶来支援的队伍顺着湿滑的梯子进入村庄,一条关乎生命的 “通道” 终于被打通。
争分夺秒,紧急转移175位村民
“生命通道” 的打通,让旧庄村不再是一座与外界隔绝的“孤岛”。上级领导迅速部署,救援力量源源不断地向这里集结。“175人必须赶快转移!”接到指令后,陆小文立刻和村干部们组织村民向 “临时指挥部”集结。在清点村民人数时,他们发现村子里还有4名失能老人和2名残疾儿童无法行走。时间不等人,前来支援的40多位民兵没有丝毫迟疑,迅速轮流背起这些特殊的村民向村外转移。经过一番紧张的忙碌,直到中午1时许,175名群众,包括那4名失能老人和2名残疾儿童,全部安全转移到了安全的阳屲村,之后又一个不少地被妥善安置在兰州市区。
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充满希望
山洪虽然渐渐退去,但它给旧庄沟村留下的伤痛却难以磨灭。房屋倒塌、农田被毁……然而,生活总要继续,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抢修道路、恢复“三通”(通水、通电、通路)、安排受灾群众安置点的生活起居、灾后重新选择重建新址……作为旧庄沟村灾后重建安置点的副总指挥,陆小文需要通盘考虑各项工作。
他不仅要安排干部们的工作,还要时刻安抚群众的情绪。“大家可以随时来找我,我能解决的当场安排,我解决不了的,向上级反映。”陆小文的话语温暖而有力量,给了受灾群众极大的安慰。站在旧庄沟村灾后集中安置点新选的地址上,76.4亩重建土地已经完成了征用工作。对于接下来要建设的房屋户型、面积大小、前期资金的筹措等一系列问题,陆小文的心里都有着清晰的规划。
在这场与灾难的较量中,陆小文和众多基层干部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只为让受灾群众更满意一点,让旧庄沟村在重建中焕发新的生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永昭 首席记者 苏晓 见习记者 秦文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