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8-17 09:52:39 来源: 通渭县委宣传部

通渭:书画之乡添活力 以多元动能激活城市潜力

2025-08-17 09:52:39     来源: 通渭县委宣传部
字体:
分享到:

  八月的通渭,翰墨飘香,神泉氤氲。8月16日,“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化活动月暨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启幕,这场盛会既是西北小城迎接八方来客的邀约,更是其深耕文化、激活潜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承载两千年历史文脉的通渭,正依托“兰州一小时”“西安两小时”经济圈交汇的区位优势,以“农业优先、文旅赋能、工业突破、城乡均衡、科教强基、生态固本”为牵引,在高质量发展路上加速前行。

  农业优先:稳粮扩特 链式发展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通渭县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定位,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2025年全县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9万亩,年底累计达63万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5.2万亩,累计达7.49万亩。

  在保障主粮稳产的同时,通渭县瞄准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建成苹果、中药材、小杂粮、高原夏菜等特色种植基地80个,精心打造“通渭苹果”“通渭苦荞”等地标品牌,土地流转率提升至10.96%,成功将2.13万农户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上半年,通渭县全链打造草畜、果蔬、中医药三大产业:草畜产业龙头带动、规模发展;果蔬产业提品质创品牌;中医药产业药食同源开发,签约深加工项目19个,并获评“2025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耕读通渭”底蕴在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文旅赋能:品牌驱动 活力迸发

  通渭深挖“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金字招牌潜力,以文旅融合释放强劲消费活力。“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化活动月期间,文艺演出、篮球、山地自行车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七月的通渭,秦腔的梆子声穿透暮色,惠民演出让县城夜夜沸腾,街头巷尾的秦腔唱段成了最鲜活的城市背景音,激发出消费新活力。八月上旬的热浪里,“村BA”的哨声点燃了陇中大地的激情,线上直播精彩赛事,全网浏览量近千万,创传播纪录,显著提升文旅品牌。

  作为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的子项目,新落成的翰墨文化艺术中心推动书画传承创新,将有力推动当地书画展览、培训、交易、拍卖等全产业链聚合发展,提升通渭书画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本次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将通过“书画通渭”系列精品展览、“陇上神泉”康养休闲体验等多项活动,全面展示通渭“品书画、享神泉、访红迹、游人家”四张亮丽名片。

  工业突破:清洁引领 集群壮大

  工业发展中,通渭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重,重点布局风电、光电、储能、抽水蓄能及充电设施等清洁能源产业。同时,持续招引知名服装企业入驻东西部协作的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目标打造300万千瓦陇中重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年产500万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秋初的鸡川1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不停。高 120米的风机主杆已完成吊装,待螺栓安装、风力适宜后,将启动轮毂和叶片安装。该项目总投资5.6亿元,规划容量100MW,预计年发电量2亿度。今年上半年,通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创“十四五”以来新高。

  项目推进中,通渭树牢“项目为王、投资为要”理念,温泉开发、独立储能电站等138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储备“十五五”重大项目717个,总投资2034.6亿元。5个新能源项目年内装机将破170万千瓦,浪潮服装基地开工建设,温州纺织服装产业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西布猫纺织品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

  城乡均衡:融合提质 普惠民生

  今年,通渭县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实施“十大城建项目”“和美乡村”建设,统筹3550万元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天然气降费、停车费优惠、单体楼物业接管等一批民生实事可感可及、惠及大众。农村土坯房改造开工8174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开工837户,安居工程让群众住进新居、开启新生活。上半年,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0.7亿元、占总支出的83%。

  同时,聚焦建设陇东南地区区域中心县城,通渭还坚持建管并举、产城融合,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发展城市新业态,增强城镇承载服务功能,布局建设一批产业集聚、交通枢纽、旅游休闲等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镇,推动镇域错位发展、联动发展。

  科教强基:教兴科创 人才聚力

  科教强基为发展注入智慧动能。从东汉秦嘉、徐淑到当代院士杨子恒、姚檀栋、尚永丰,“诗书传家”的基因深植通渭血脉。

  2025年,通渭县将教育振兴与科技创新作为县域发展的双引擎,持续深化“教育名县”建设与“科技兴县”行动。“我们将坚持大力培育办学特色,彰显名校名师效应,提升‘县中’办学水平,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通渭县教育局局长常如冰介绍,通渭县将纵深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名校长和名教师培养,“零容忍”整顿师德师风问题,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今年,通渭县进一步建立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落实科技创新奖补政策。同时,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生态固本:治理增效 绿富双赢

  2025年,通渭县将生态建设纳入全县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激活生态经济潜能,在黄土高原上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协奏曲”。

  “今年县林草中心坚持‘三绿’并举,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环境,努力实现大家期待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全县计划完成造林封育2.45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3万亩。”通渭县林草中心副主任李宁介绍。

  近年来,通渭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满陇中”行动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通过大规模国土绿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城乡联动造林,逐步实现从“黄土旱塬”到“山水园林”的蝶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根基。

  同时,通渭县主动融入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安全格局,李店乡“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及黄河流域最大水保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成功探索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生态通渭”路径,绿色崛起成为最亮丽底色。

  “陇上神泉・书画通渭”的华章已然奏响,这是通渭文旅深度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精彩一页。如今的通渭,这片承载着红色基因、翰墨芬芳与神泉灵动的热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书写城市发展的精彩篇章。(田倩倩)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