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时七天抢险救灾 铸就皋榆绵绵情谊
小康营乡亲深情送别首支榆中山洪灾害抢险救援队伍
抗洪抢险结深情,依依不舍皋榆情。8月15日下午3点50分,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奋战7天的皋兰县抢险救援队即将离开小康营乡之际,中共榆中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以及小康营乡党委、政府,窑坡村全体村民自发前往街道两旁,夹道欢送皋兰县抢险救援队。
“多亏了大兄弟们!”“万分感谢皋兰县的亲人们!”“明年欢迎你们再来小康营!”一声声道别声中,满含的是向抢险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
8月7日,小康营乡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境内河道水位急剧暴涨,多处河坝接连告急,部分道路农田被淤泥冲毁,全乡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在这最危急、最迫切的关键时刻,作为榆外第一支抢险救援队,皋兰县组织70人,携带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26台大型工程机械紧急驰援。救援队伍抵达小康营乡后,带队负责人及时与榆中县指挥部对接,立即接受现场指挥部统一调度,于8日下午进驻小康营乡王保营、洪亮营、窑坡等受灾严重的村庄。
抵达现场后,抢险救援队来不及休整,便踏着泥泞,争分夺秒投入道路抢通战斗。后续,更是持续协调调拨人员、物资和大型机械鼎力相助。“大兄弟们在7天的抢险救援中,全身心投入清淤泥、修河道作业中,铺路搭桥,连我们的一口水都不喝,太感动了!”窑坡村村民张生梅一边抹泪,一边埋怨自己没照顾上皋兰的亲人们。
“当时我们窑坡村淤泥特别多,整个河道里面都是大石头、淤泥和细沙,我们老百姓只能干看着。皋兰县抢险救险队来了后,短短几天时间,硬生生把我们窑坡村6公里的道路抢修开了。”窑坡村党支部书记杨佳告诉记者。
“在整个抢险过程中,我们不分昼夜,风雨无阻。连续7天,长时间的劳作让人感到疲惫,但目睹了家园被毁、农田被淹的惨状,只有更加奋力才行。”家住皋兰县石洞镇的挖机师傅陈光孔告诉记者,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在为守护家园而付出努力,无论是前线救援人员,还是后方的志愿者。
“在抢险救灾现场,我们的队伍争分夺秒开展道路清障、疏通桥涵堵塞点、排查险情等工作,坚持在救灾一线就地用餐,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送瓜送水的场景比比可见,但我们从严要求,尽量不给当地群众增加负担。”皋兰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乐涛告诉记者,7天时间里,皋兰县积极动员县域企业奉献爱心,同时向社会发布榆中县山洪灾害社会募捐倡议书,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每天及时向一线救援人员送达生活保障物资,为一线救援人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杨乐涛说:“原本打算任务结束后悄悄离开榆中县,没想到小康营群众这么热情。”
据了解,自8月8日下午3时许至15日下午2时,皋兰县抢险救援队在小康营乡王保营、洪亮营、窑坡等受灾严重的村庄,共投入机械车辆208台班次、人工560人次,抢通县乡村及村内巷道15.5公里,清理边沟8500米,疏通涵洞及过水路面12处,帮助18户当地农户清理院内淤泥,救援被困车辆8辆,累计清理淤泥18350方。
当日下午4时30分左右,一直奋战在小康营乡南北关村的另一支救援队伍——中建三局救援队伍也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在群众的夹道欢送下撤离小康营乡。“灾情发生后,我们中建三局积极响应甘肃省应急厅及甘肃省总工会、兰州市总工会和榆中县总工会的号召,组织百人突击队,携10多台机械设备,于8月11日到达抢险救灾现场。”中建三局甘肃分公司现场救援负责人路相博告诉记者,中建三局救援队伍先后在城关镇兴隆山村、小康营乡南北关村展开道路淤泥、农户家中淤泥清理等工作。截至8月15日下午4时,全面完成本次抢险救援任务。
据了解,自山洪灾害发生以来,进入小康营乡的各类救援力量累计26批次1300余人,支援挖掘机、装载机、渣土车等大型机械160台(辆),于8月15日下午基本完成了本次洪涝灾害的抢险清淤任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崔凌云 杨贵智 安娜 王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