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清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殪虎桥镇的山坳里雾气未散,清水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素青已将羊群赶入草场。转身回到合作社,他熟练地检查饮水设备、照料刚出生的羊羔,随后走进草料棚,一台饲料搅拌机正规律地轰鸣,将干草、青贮草与精饲料按比例搅成湿润均匀的“营养餐”。
“你看这湿度,羊爱吃还不浪费,过去两三个人忙半天的活,现在一按按钮就成。”乔素青抓起一把饲料笑着说。这台几万元购入的“铁帮手”,不仅让他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让合作社的养殖效率提升了近3倍,年出栏量较去年增加200余只。
乔素青的“轻松”,源于乡村电气化的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电力先行。近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紧扣乡村产业现代化核心任务,以政企协同为抓手,持续提高乡村产业电气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等环节逐步实现全电化升级。
在硬件升级上,该公司全力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针对性开展线路和配电变压器重过载治理,为乡村产业发展筑牢电力“基石”。仅漳县一地,近三年就新增及改造10千伏线路38公里、配电变压器26台,保障了像清水沟合作社这样的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等用电需求“随用随足”。
在服务延伸上,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重点围绕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及乡村供电服务四大领域,创新开展“供电+”能效服务。针对养殖、种植等特色产业,组织专业团队上门提供电气化改造方案,推广饲料搅拌机、恒温孵化箱、智能温控设备等,让科技红利直抵田间地头。如今,在定西、庆阳、张掖等地,电气化养殖小区里的自动喂料系统、环境监控设备有序运转,电气化大棚中电采暖、电灌溉设备精准调控,冷链物流仓库里电力保障生鲜“锁鲜”,乡村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
此外,该公司积极融入甘肃省“百千万工程”,聚焦地方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电气化示范项目,临夏州的电气化养殖小区年节约成本超50万元,武威市的电气化大棚亩均增产15%,平凉市的景区亮化工程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30%……电力的“引擎”作用,正让乡村振兴的“施工图”逐步转化为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实景画”。
下一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将持续深化“供电+”多元服务,让更多乡村搭上电气化快车,为甘肃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电力动能。 (李春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