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以来甘肃电网持续推进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在祁连山生态区、黄河沿岸能源枢纽、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国网甘肃电科院依托政企协作和技术支撑,加强环保水保技术监督,开展绿色科技攻关,有效减少电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现了电网企业的环保责任。
严守红线 护航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
近年来,国网甘肃电科院携手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以“绿色发展 环保先行”为抓手,创新构建“技术支撑、政企联动”机制。双方以特高压工程环保督查、“三同时”验收核查等为切入点,深度融合核心业务,统一思想,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探索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路径。相关水土保持工作获黄河水利委员会肯定,多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
祁连山,被誉为“高山水塔”,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今年7月,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人员的身影出现在海拔3000多米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们对张掖供电公司祁青至东水峡110千伏线路工程保护区段施工进行了全程环保水保技术监督。
面对高海拔复杂地形和环境的严峻考验,国网甘肃电科院监督团队迎难而上。他们对保护区内28基塔位逐一巡查,对塔基开挖、基础浇筑等关键环节涉及的苫盖、拦挡、表土剥离与分类堆放、施工废水处理等数十项环水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监督不能只看数据,更要看实效。我们的目标是让工程对祁连山一草一木的扰动降到最低。”国网甘肃电科院持续跟踪后期生态修复,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河西地区电网建设贡献长久守护之力。
科技攻坚 创新驱动电网环保升级
守护绿水青山,科技创新至关重要。8月9日,全国首台(套)330千伏C4环保气体罐式断路器成功投运。国网甘肃电科院顺利完成此次开关技术监督工作,不仅确保了新型环保开关的顺利投运,也为国内330千伏电压等级环保设备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投运的C4环保气体开关具备优异的电气性能和高可靠性,其采用C4F7N混合气体替代传统的强效温室气体SF6,能显著降低设备的碳足迹、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我们严格监督安装环境、工艺及材料质量,对气体纯度、微水含量等关键指标全程把关,并旁站见证充气过程和所有关键试验,确保设备‘零缺陷’投运。”现场监督负责人樊新鸿介绍道。此次成功应用不仅验证了C4气体在330千伏高电压等级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更为国内同类型环保设备的推广提供了“甘肃样板”,彰显了甘肃电网以科技硬实力推动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
久久为功 筑牢陇原绿色电网根基
如何在电网建设中守护好生态环境,是国网甘肃电科院持之以恒的课题。今年以来,国网甘肃电科院对河西嘉酒及兰州新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在建电网项目开展多轮次环水保专项监督检查。在输变电工程现场,检查组对施工扬尘控制、废水处理工艺、临时堆土场覆盖及植被恢复计划等进行了严格核查,确保每一项环保措施从图纸精准落地为行动。
“确保电网建设进度是责任,确保生态保护措施到位是底线。我们追求的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最优解。”国网甘肃电科院工作人员表示。河西走廊既是国家重要新能源基地,也是生态脆弱区,每一次细致入微的检查,都在为这片土地增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保障。
当前,国网甘肃电科院正全力推进全省在建输变电工程的全流程环水保资料核查与施工现场技术监督工作。通过扎实开展季度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技术职能,守护自然保护区青山常在。同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推动电网装备环保升级。行走在陇原大地,银线飞架之处,涌动着发展的脉搏,更承载着绿色的承诺——甘肃电网正以坚实的步伐,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奋力前行,书写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壮美篇章。(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