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新区 集体经济奏响乡村共富曲
“咕咕咕……”一大早,清脆嘹亮的鸡叫声在兰州新区西岔镇团庄村的山间回荡,村民王千文弯下身撒下一把金黄的玉米,上千只羽毛油亮的土鸡立刻扑棱着翅膀围拢过来,争相啄食。
“以前单家独户也就养百十来只鸡,现在村集体建起现代化鸡场,咱农民不仅成了‘股东’能领分红,我在鸡场打工一年还能增收4.2万元,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走进团庄村占地50亩的散养土鸡生态养殖场,8座标准化养殖大棚顺着山势错落有致,2座脱温棚为鸡苗撑起“保护伞”,2座钢结构特种养殖棚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与周边的绿水青山相映成趣。
这个总投资111.89万元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以硬核设施筑牢产业根基——自动给水系统源源不断输送清泉,暖通设备精准调控棚内温度,山间蓄水池倒映着蓝天白云,全方位构建起现代化、标准化的养殖体系。
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鸡乐园”,曾经是一片荒芜的坡地。
养殖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兰州新区西岔镇团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运营,村民们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成为合作社成员,共享发展红利。合作社负责人范学香算起共赢账,自豪地说:“全村710户农民都能通过分红和务工获得收益,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这笔“造血资金”将反哺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建设,形成“集体强、产业旺、农民富”的良性循环,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
“首批3800只散养土鸡将在中秋前夕上市。我们坚持绿色养殖,土鸡吃的是玉米、豆粕,喝的是山泉水,肉质紧实鲜美,肯定能赢得消费者青睐。”范学香信心满满地说,合作社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熏鸡、真空包装等深加工产品,让“团庄土鸡”不仅香飘兰州新区,更能飞出兰州、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零散养殖到标准化经营,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团庄村用集体经济这把“金钥匙”,书写产业兴旺、村民共富的崭新篇章。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魏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