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8-13 18:42:29 来源: 敦煌市融媒体中心

敦煌:示范引领兴农路 产业发展树标杆

2025-08-13 18:42:29     来源: 敦煌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敦煌市以“示范带动兴产业”为抓手,农业发展多点突破:超额完成7.6万亩粮食种植任务,实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61个,工程及支付进度酒泉第一,上半年一产增加值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6.8%,位居酒泉第一。

  盐碱地治理是敦煌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敦煌市成功治理盐碱耕地1.85万亩,并获评中国农业大学首批“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在郭家堡镇梁家堡村郭文新农场,曾经泛着白碱、寸草难生的地块,如今已平整开阔,田地里试种的作物根系发达、叶片舒展,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片改良后的土地,不仅实现了盐碱耕地“有盐无害”的目标任务,更为西北盐碱耕地治理提供了“敦煌方案”。

  敦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邱学说:“2025年,我们在转渠口镇定西村、郭家堡镇梁家堡村实施盐碱化治理项目10050亩。通过不同的治理措施,试点区域的土壤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在治理后的土地上,我们种植了棉花、苜蓿、葵花、玉米、蓖麻等10多个品种。目前,各类作物长势良好。在轻度盐碱区、棉花区据观测预计亩均增收达到1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相关实验,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不断完善治理技术体系,及时总结不同盐碱区的治理、利用模式和经验,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为更多的盐碱治理提供参考。”

  敦煌市建设的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培育示范点,其机采棉经验已被农业农村部推广报道。眼下正值棉花开花期,记者走进示范点看到,连片的棉田像铺展开的绿色地毯,洁白的棉花开得饱满舒展,技术人员正穿梭在田间,仔细查看不同品种的开花时间和花朵形态。据了解,2025年,敦煌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3.8万亩,机采棉占比达97%,标志着敦煌棉花生产已完成从“手采”到“机采”的历史性转变,技术部门紧紧围绕棉花的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从耕、种、管、收各个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推广,目前,13项机械化配套技术在敦煌棉花生产中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王喜军说:“其中,干播湿出技术亩节水180方,使敦煌棉花膜下滴灌的节水率从原来的45%提高到了60%以上;精良播种,亩用种1kg左右,较传统种植技术亩节省用种4kg左右;机械采收,亩节省实际花费600元以上。近3年,敦煌累计示范推广机采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25万亩以上,累计新增直接经济效益2.3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敦煌农业发展多点发力、成效明显:0.7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一期)交付使用,“四社共建、统种共富”模式立标推广1700亩,400亩河西最先进葡萄示范基地即将建成投运,敦煌葡萄“出海”十二条硬举措有力落地。这些成果正合力推动敦煌农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杨俊雅 唐小艳 李莎莎)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