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酒泉,祁连山巅的积雪与蓝天丽日交相辉映,戈壁滩上的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般涌动。在这片孕育了“航天精神”“铁人精神”的热土上,一支民营经济“金驼队”正踏着新时代的节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留下铿锵足音并昂首前行。
“小巨人”撑起大产业。初秋时节,在位于酒泉市肃州区西洞镇的酒泉市农业技术联合会食用菌种植基地,12座新种植的食用菌温室大棚内的平菇、香菇预计于9月至10月分别进入采摘期。新种植的50座温室大棚桑黄菌预计12月进入采摘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园区温室蔬菜大棚达到了160余座,完成投资近亿元。其中,食用菌温室大棚80余座,园区以菌菜轮作为主。由于是“甘味”品牌产品,这里的食用菌很受消费者青睐。
“为减少化肥用量,提升园区菌菜品质,至8月11日,我们利用废弃菌渣投资建设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加工线正在安装机器,预计8月底投入使用。”酒泉市农业技术联合会会长秦志军说。
记者从市工商联了解到,今年以来,酒泉市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玉门市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各生产线机器正在飞速运转,车间内干净整洁,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员工高质量就业。王玉强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由于离家太远,父母也希望他返乡发展。他说:“5年时间中,我从车间一名一线操作工成长为现在一名专职培训师,月工资7000左右,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酒泉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密集打出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是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激活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秋风吹过阳关古道,现代物流车队与往昔驼队的身影在历史时空中重叠。至2025年5月底,全市市场主体17.03万户(私营企业4.55万户、个体工商户12.02万户)。民营企业进出口13亿元,占总额94.13%。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49.5%,12家入选全省民企百强。在这片见证了丝路辉煌的土地,正在新时代续写着民营经济蒸蒸日上的壮美篇章。(酒泉融媒记周爱玲 贺成武 通讯员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