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榆中县上庄村:生死竞速,1712人零伤亡!-新华网
首页> 正文

兰州榆中县上庄村:生死竞速,1712人零伤亡!

2025-08-10 09:09:47
来源:甘肃日报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关注榆中县山洪灾害】

  生死竞速,1712人零伤亡!

  ——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万凯与洪峰的赛跑

 

  陈万凯在安置点发放物资。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漆黑的雨夜,一条原本温顺的小河咆哮翻涌。兰州市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万凯站在河道旁,手电筒光束下,浑浊的河水汹涌上涨。山洪来了!这一刻起,他彻夜无眠,成了与洪水生死竞速的“领头雁”。

  8月7日晚7时许,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陈万凯像平时一样准备起身出门巡逻。几天连阴雨,他心里悬着块石头,总想到村里转转才踏实。可刚走出院门,就听到对面黄崖沟突然“砰”的一声闷响,紧接着一道火光窜上灰蒙蒙的天空。

  “河道的变压器着火了!”陈万凯心里咯噔一下。黄崖沟是村里唯一的泄洪河道,向来是防汛的关键处。他拎起墙角的胶鞋往脚上一蹬,没顾上拿雨伞就往沟里跑。这时雨点突然密了起来,砸在脸上生疼,风卷着潮气往衣领里灌,他急急快跑,到了河边往下一看,后颈的汗毛瞬间竖了起来。

  “要出事了。”平日里那条温顺的河道,此刻像头被惊醒的野兽。原本2米宽、水深不到20厘米的河床,被浑浊的洪水硬生生撑宽了数倍,水位已经漫到了半人高。他蹲下身摸了摸水温,冰凉的河水带着股冲劲往岸上涌,脚边的泥土被泡得发黏,轻轻一踩就往下陷——这哪里是毛毛雨,是山洪要来了!

  陈万凯猛地站起身,掏出手机时手指都在抖。第一个拨通十社社长陈喜明的电话,声音急得发颤:“喜明!赶紧通知大家!河道水涨疯了,地质灾害点的人、危房户,全部往安全地方挪!马上去!”

  挂了电话,陈万凯没有半分迟疑,迅速在社长联络群里发出一连串紧急指令:

  “有滑坡危险的农户马上转移!”

  “地质灾害点的村民转移到爱心园广场、学校、村委会广场去!”

  “后面还有大雨,抓紧行动!”

  …………

  指令简洁有力,每个字都关乎乡亲的安全。他反复向各社社长强调:“请务必通知到位!一户不能少,一个不能漏!”

  消息发出去,他没敢歇。沿着村道往地质灾害点跑,边跑边拿着大喇叭喊:“大家注意了,都出来!往高处走!洪水要上来了!千万别睡觉!听社长通知,准备转移!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当晚,大多数人闻讯已转移到安全高地,但位于地质灾害点的八旬老人张正东一家还没有任何消息。陈万凯立即带着两名救援人员赶到老人家里,“赶到他家时,洪水已经淹过我的膝盖,泥石也堵住了唯一逃生的通道大门。”陈万凯说,他赶紧跑到后院,找到一根木棍撞倒一面土墙后,才将两名老人和其孙女从后院护送上了高地。

  陈万凯是最后撤离的人。就在他爬到土坡一半时,一股突然暴涨的洪峰,猛地将他拍倒在地。“幸好救援人员及时扔出了绳子,陈书记抓住绳子后,艰难地爬到身旁一棵白杨树下,抱住树干后才安全了。”陈喜明告诉记者,当时陈万凯足足在水中挣扎了几分钟,趁着水流稍小,他借着绳索力量才终于被拽上泥岸。

  说起当时的一幕,陈万凯仍然心有余悸,双手一直发抖地说:“我们爬到高地后不久,大家回头再看时,张正东家的房顶轰然塌入水中,瞬间被滚滚浊流卷走——连那棵救命的白杨树、连同此前安全撤离的避险点,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看到房屋被洪水卷塌,木头、瓦片瞬间被浪头吞得没影,张正东抱着孙女,腿一软就跪在他面前:“陈书记!你是我们家的恩人啊!要不是你……”话还没说完就哭了。陈万凯摆摆手,咳着水笑了笑:“人没事就好……人没事就好……”

  生死托举,只为守护一方热土。

  在临时安置点,陈万凯一身湿透的泥衣还未干透。地质灾害点的135户730名村民虽然脱离危险,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由于停电停水,陈万凯仍然强撑疲惫继续奔忙——协调全村小卖部物资、启动发电机、筹集应急食品热水、组织巡逻小组排查是否还有人员被困……当晚,陈万凯的手机震动几乎没有停歇,焦虑的询问、物资求助、道路信息如潮水般涌来。

  “各个社社长抓紧清点各社的人员,确定联系到每一个人!”22时40分,他在联络群里写道。

  “十社都好着哩!”

  “九社目前安全!”

  “七社安全!”

  “四社问了,都暂时安全!”

  “一社集中在爱心园广场,人员安全!”

  “三社安全!”

  …………

  全村466户1712人,零伤亡!当一个个平安消息如点点星光在群里弹出时,陈万凯紧绷了10余小时的心才感到一丝踏实。“我是党员干部,村民都是我要守护的人,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面对记者采访,这位坚强的汉子很腼腆地说。

  记者手记

  “人没事就好”

  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这场洪水冲毁了房屋、冲断了道路,却没冲散上庄村的人心。1712人零伤亡的背后,是一位退伍军人转身为村支书的担当,是一群社长、村民手拉手的互助,是危难时那句“人没事就好”的踏实。

  记者见到陈万凯时,两天两夜未合眼的他满身淤泥,仍然坚持安抚村民,给安置点村民发放物资,帮助邻村马莲滩村转移群众。他说,他是退伍军人,也是党员干部,自己没做啥大事,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事情。可在村民张正东老两口心里,他是救命恩人;在十社社长陈喜明眼里,他是带头往前冲的“主心骨”;在1712位村民心里,他是洪水里那棵能让人抱住的“树”,是风雨里那盏始终亮着的“灯”。

  陈万凯2020年扛起上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在雨夜里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托举起466户乡亲的平安。洪水可以吞没房屋、冲断道路,却无法摧毁一种根植于守护责任的坚毅勇气与向险逆行的无私光芒。

  8月9日下午,灰蒙蒙的天空终于放晴,村民们围在村口说:“这次多亏了陈书记。”大家都点头,望向村委会上空那面红色的党旗——那里,陈万凯和村委班子成员忙着统计损失、联系物资。手机又响了,陈万凯接起电话,声音依旧沙哑,却透着股劲:“嗯,我在呢,啥事您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纠错】 责任编辑:郑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