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苜蓿看甘肃,甘肃苜蓿看金昌。”一直以来,金昌都享有这样的美誉。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金昌,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正以其卓越的苜蓿品质和蓬勃的产业活力,崛起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牧草供应基地。近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龙头企业,探寻金昌苜蓿产业的发展密码。
近年来,金昌抢抓全省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机遇,以“粮改饲”为突破口,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示范推广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金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应刚向记者介绍道,金昌已构建起“粮饲兼顾、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循环发展”的新模式。2025年,全市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13.74万亩,建成3个万亩基地、14个千亩基地,预计产量达9.6万吨。这里的苜蓿平均亩产0.8-1吨,粗蛋白含量在18%-22%之间,相对饲用价值在135%-180%,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商品苜蓿种植基地和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
甘肃杨柳青牧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永昌分公司的示范田中,紫花苜蓿长势良好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甘肃杨柳青牧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永昌分公司位于永昌县朱王堡镇,公司的示范田中,苜蓿长势郁郁葱葱。“看这苜蓿叶子圆润硕大,优质蛋白含量高,纤维细腻。一旦开花,营养就流失了。”该公司经理栗志捻着一株苜蓿向记者展示道。得益于先进的地下渗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杨柳青基地的苜蓿一年可收获四茬,显著提升了产量和效益。
“我们永昌基地种植苜蓿约1000亩,酒泉金塔还有5000多亩。产品80%销往宁夏、内蒙古的大型奶牛场,其余的供应北京、广州、重庆等地的野生动物园,年销量超万吨。”栗志说。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公司依托省级苜蓿全产业链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2023年6月,“甘肃永昌县苜蓿科技小院”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金昌综合试验站”在该公司挂牌,通过专家学者和科研人才入驻,加大试验站联创联建,“问诊把脉”解决产业发展中难点堵点问题,推动金昌苜蓿产业高质量发展。
永昌县企业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大棚内,二次加密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去除苜蓿中的杂质、压紧草料
永昌县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六坝镇,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这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13个储备大棚堆满了原料,种植户们开着满载整齐草捆的平板车排队等候,加工大棚内的二次加密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开足马力去除杂质、压紧草料,来回穿梭的加包机将加工好的加密草捆运输至卡车上码放整齐,运往各地。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二茬草的收购和入库工作,预计达到5000-6000吨。”永昌县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宗成三告诉记者,“10月份将收购三茬草,预计能达到1万到2万吨。”该公司拥有两条加密生产线和一条颗粒生产线,年处理苜蓿草达3.2万吨。
种植户们开着满载整齐草捆的平板车排队等待苜蓿入库
此外,品牌创建是推动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借助金昌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永昌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金字招牌”,金昌不断拓展牧草产品销售渠道。杨柳青公司“丝路花雨”牌草粉、草颗粒等牧草产品供应全国80%的动物园和马术运动场;宝光农业“番禾”高密度草捆、荣光公司“荣光腾博”高密度草捆、元生公司“元生”牌肉羊专用全混合日粮、润牧公司“润牧泽农”牌牛全混合日粮知名度和影响力享誉西北地区,与蒙牛、伊利等大型乳品企业建立稳定供货协议,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市场赞誉和奶畜养殖企业青睐。牧草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力带动了全市畜禽养殖、装备制造、物流交通、饲料加工等相关行业发展。2024年,全市草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切实充盈了农民的“钱袋子”。
马应刚表示,金昌将紧抓国家实施种业能力提升、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等政策机遇,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健全饲草良种繁育、种植基地、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社会化服务等体系,持续提升优质牧草供给保障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牧草供应基地。(记者:张迈 李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