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防返贫监测帮扶部署,以“入户问需、精准施策、长效帮扶”为主线,以人民群众实际需求为核心,指导各村探索推进“五联五送”“三步工作法”、产业“造血”等多元振兴模式,致力构建党委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格局,蹚出了一条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振兴”的实践路径。
胜义村:驻村帮扶“五联五送”解民忧 多维施策织密保障网
胜义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创新“干部问需+部门联动”机制,以“敲门问暖、院坝协商”为抓手,连日来累计入户走访120户次,运转“一户一策”动态台账90次。联合市文体旅游局、应急管理局、妇联等部门开展“五送下乡”专项活动,以文化惠农、巾帼带农、科技助农、义诊便农、应急护农为主题,举办文化交流、中药材种植培训、“义诊+政策包”、应急演练活动4场次,为三类户、结对关爱户、大病困难户发放生活文化、医疗救灾物资5000余元。建立“1+N问诊”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就业求学需求大起底”,通过帮扶队员“点对点”政策帮扶,科学精准指导就业方向、衔接填报入学志愿,解决实际困难。同步健全“红黄绿”三色监测预警机制,对突发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启动“急难救助通道”,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建立“干部回访、群众评议”机制,通过“现场把脉+跟踪问效”确保帮扶措施落地见效。
桥北社区:“三步工作法”破难题 激发治理新动能
桥北社区探索实施“走访调研-问题研判-闭环整改”工作法,连日来开展“炕头夜话”走访53户次,建立问题清单9项,以拉家常方式摸排矛盾隐患。聚焦民生痛点堵点,更换老旧井盖30个,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排水难”问题。系统梳理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推行“红纽带网格包联+文明家庭争先”机制,通过党员包片联户做表率、公益岗主动担责强攻坚、群众自发美化勇争先的生动实践,形成“党员领着干有方向、公益岗担着干有力度、群众跟着干有劲头”的闭环共治格局。开展创业孵化培训,培育农家乐经营户2家,带动就业12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增收。
建坪村:产业赋能激活“造血”功能 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建坪村抢抓中央财政扶持机遇,依托中央财政扶持资金70万元,建成标准化农机服务站,购置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12台套,组建党员农机服务队,为全村及周边村镇提供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组织村干部带头入股合作社,带动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形成“机械服务创收+产业分红+务工增收”复合型发展模式,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20万元,同比增长35%。
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党委书记张卫军表示,常家河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多元共治”的长效发展模式,通过强化政策衔接、深化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时代篇章,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刘峰 魏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