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阳光炙热,田野上绿意涌动、生机盎然。自6月中旬开始,永昌县从东至西种植的高原夏菜陆续成熟,娃娃菜、西蓝花、甘蓝等蔬菜“鲜”闯南方市场,成为远方居民餐桌上的珍馐美味。
在东寨镇龙口村,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图景呈现在眼前,田地间,装满娃娃菜的菜筐整齐码放,工人们俯身田间,手起刀落间,一颗颗鲜嫩饱满的娃娃菜便被收入筐中。运菜车缓缓驶入,装菜工人们默契配合,抬筐、码放一气呵成,随后满载着娃娃菜的车辆驶向加工基地,这些新鲜采摘的蔬菜将在不久后运往福建、江苏、广州等南方市场。
“我们龙口二社的高标准农田是2024年6月开工,2025年3月完工的,”社长刘同笑着说,“完工后通过招商引来外地客户种高原夏菜,现在高标准农田滴灌的节水率比以前提高了60%以上。”
承包了龙口村二社1300亩土地的顺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马睿接过话头:“我们主要种娃娃菜、西蓝花、甘蓝,其他菜都收完了,就剩娃娃菜,大概4-5天也能收完。这边菜品质好,发往广州、江苏、福建等地,娃娃菜每亩能产6000颗左右。”
这份丰收的底气,源于永昌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得益于依托这份禀赋展开的前瞻布局与科技赋能的坚实支撑。
永昌县光热资源充足,夏季气候冷凉,造就了高原夏菜脆甜爽口的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全县东西海拔落差大让蔬菜收获期长,错峰上市优势显著,2025年,全县种植高原夏菜27.05万亩,从东到西100余公里的种植带,能产出西蓝花、青笋等近百个品种的蔬菜。
此外,永昌县按照“建基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创品牌”思路,精心打造“一带、两区、三中心、四基地”立体格局:纵向打造戈壁设施农业与高原夏菜绿色标准化两大示范区;横向构筑蔬菜产业大数据中心、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及品牌与产销服务中心;全域落子标准化育苗基地、绿色加工基地、设施蔬菜供应基地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地。同时,创新构建“试验-示范-推广”三级联动机制,持续推动蔬菜品种升级换代,实现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契合。
目前,全县已建成高原夏菜万亩规模化生产基地6个、千亩标准化示范片区35个,开展有机蔬菜种植试点610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已达90个,培育出达盛兴业、德源农业等14家冷链物流主体及9家龙头企业,建成万吨级恒温保鲜库50座,总库容59万立方米。(记者:鲁娜琳 冯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