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登县龙泉村:奋力绘就文明乡村新图景
近年来,永登县龙泉村通过“党建引领、生态筑基、文化铸魂、产业富民”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打造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今年成功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国字号”荣誉,奋力绘就“百姓富、生态美、乡风淳”的文明乡村新图景。
“我和妻子今年生病住院花了很多医疗费,现在生活比较困难,可以申请低保吗?”永登县龙泉寺镇龙泉村村民魏某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咨询。恰逢该村“周四说事”,接待人王宗维向魏某详细询问了情况,并立即与村党支部书记魏芳道进行沟通。得知情况后,魏芳道立即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按照程序为魏某家申请了低保。
龙泉村“周四说事”工作法是龙泉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社长、网格员等每周四集中到一起,全天候等群众前来“说事”。村民提意见、说困难,并全程记录、跟踪、解决问题。对行动不便的群众,村干部主动登门入户,将“周四说事”带进群众家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急难愁盼,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时,通过“板凳会”“炕头会”“地头会”,做精做细网格服务管理,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原来,村里办寿宴、升学宴的特别多,自成立红白理事会小组以来,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现在大家办红白事都有了参照标准,谁也没有负担了!村民也非常支持我们的理事会。”龙泉村村民王克花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
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修订自治章程,注重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让村民在乡村事务中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今年以来,全村共引导群众累计简办红白事15件、取消集会19场,明确彩礼最高6万元、婚丧嫁娶宴请不超过15桌、烟酒单价不超过60元等具体标准。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发简办红白喜事,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日益减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行为已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从“甘肃省村规民约先进村”“全省美丽庭院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到2025年的“全国文明村”,文明乡风在龙泉村落地生根、蔚然成风。2025年,乘着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春风,龙泉村正在环境更优美、产业更丰富、村民更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迈步前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