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瓜州,暑气蒸腾却难挡青春热情。近日,一支由12名甘肃政法大学的学生组成的暑期实践队顶着烈日来到瓜州县锁阳城镇集镇街头,手持画笔为斑驳的墙面换上“新装”。这场为期一周的墙绘志愿服务,斑驳墙面在颜料与汗水的浸润中蜕变成鲜活画布,让这座小镇在暑热里长出了艺术的模样。
墙绘为媒 小镇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为了让墙绘真正“长”在小镇里,实践队队员们抵镇后就跟着镇干部走街串巷,将锁阳城镇的美丽乡村愿景与时代元素巧妙融合。从本土特色故事到热门动漫IP,从地域风光到青春创意,一幅幅画作沿着集镇主次街道铺展开来。
烈日下,队员们轮流在脚手架上作业,汗珠滴落晕染画面,却丝毫未减创作热情。如今,昔日斑驳的墙面变身“文化画布”,《九色鹿》等作品生动鲜活,不仅取代了杂乱的小广告,更成为展示小镇魅力的“活名片”。“我们在设计中着重植入当地特色元素,让每一面墙都成为讲述家乡故事的载体。”美术专业学生杨杰介绍说。
如今走在锁阳城镇的街巷里,墙面成了会说话的“导游”,《九色鹿》从壁画里跳出来守着街角,戈壁落日与农田麦浪在墙面上相遇,连孩子们路过都要指着动漫角色喊出名字。
看着外地游客举着手机拍照,居民祁娟的笑意里藏着骄傲:“以前墙面上净是小广告,现在成了咱镇的‘脸面’,这些画给咱小镇做了大宣传!”
“镇里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墙绘成为留住乡愁、吸引游客的风景线得让它们一直‘鲜亮’。”锁阳城镇党委书记俞正斌表示。
校地共建 让美好持续“保鲜”
墙绘收官之际,锁阳城镇与甘肃政法大学达成共建协议,将暑期实践与乡村美育、文旅发展深度结合。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青年学子带着创意来到这里,用艺术赋能乡村,把乡村美育的种子埋进泥土。
“看到游客驻足拍照打卡,所有辛苦都值了。”实践队员田鸿洲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镇政府与校方的合作,不仅让志愿服务精神在乡土扎根,更让墙绘艺术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的纽带——既为小镇注入持续的艺术活力,也为高校实践提供了鲜活的乡土课堂。
“原来志愿服务不是单向输出,是我们和乡土的互相唤醒——我们用画笔点亮它,它用鲜活教会我们成长。”队员李伊佳在实践日记里写道。
那些在烈日下诞生的画作,不仅让小镇的“颜值”有了烟火气的灵动,更让乡村振兴的“内涵”有了青春的注脚。这里的街巷还在等更多脚步:或许是来寻一幅画的游客,或许是带着新创意的年轻人——毕竟,关于艺术与乡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魏鸿娇 常思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