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临夏,骄阳似火,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近日,记者走进临夏市南龙镇南川村兴南甄柔纸业生产车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此起彼伏,10多名工人正熟练地操作设备,一张张纸张从生产线上缓缓下线,散发出淡淡的木香。
“以前在村子附近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还顾不上家。”在车间务工的南川村村民年晓舂一边麻利地将成提的纸巾装箱,一边说:“听说村里办了纸厂,我就来试试,第二天上岗了。现在每月3000多元工资,中午能回家给老人做饭,也能接娃放学,日子踏实多了。”
谁能想到,这个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纸厂,竟是南川村党组织打破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的“破局之作”。过去,该村集体经济主要依赖注资分红和集体资产租赁,面临发展基础不牢、办法不多、资源盘活率低的困境。为此,该村党支部主动探索公司化改革新路径,学习外地卫生纸加工技术,争取近100万元的扶持资金,成立兴南甄柔纸业有限公司,引进2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打造出3个特色系列、6种产品。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经过前期论证和市场调研,最终锁定生活用纸加工项目。”南川村党支部书记张仁菊说,“纸厂办起来后,村里主动送岗上门,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建引领则是根本保障。近年来,南龙镇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组织强、产业兴、村民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紧盯市上建设高铁新城和‘南美’的发展目标,深挖农文旅商融合潜力,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让村集体经济活力迸发,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建设和美乡村筑牢根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玮表示。
南川村的转变,在南龙镇并非个例。离其不远的王闵家村,2021年起利用闲置土地探索农村“三变”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逐步形成集休闲垂钓、观光娱乐及餐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村里的碧水苑人气十足,游客既能品尝特色农家美食,又能体验采摘、垂钓等田园乐趣。
“一到周末就抢不到停车位,生意好得很!”碧水苑负责人张文华指着停车场里的车笑着说,“我们正探索全域全季节乡村旅游新模式,今年分红达10万元,还吸纳80多名群众就业,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产业红利。”
从南川村的“兴南甄柔”纸业,到王闵家村的碧水苑,再到单子庄村的蓝莓产业……行走在南龙镇,处处能感受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目前,全镇通过产业带动解决辖区群众就近就业300多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118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收”,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记者 刘刚林 李嘉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