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雪水浸润的戈壁上,嘉峪关正舒展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讨赖河畔草木葱茏,东湖公园碧波荡漾,昔日的风沙沿线已成绿色长廊,城在林中、人在景里的诗意栖居,正从愿景变为现实。
绿色版图的持续拓展,藏在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里:2024年以来,嘉峪关市新增国土绿化面积0.73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2.02万亩,优良天数比例87.7%,地下水水质持续保持100%达标……这些数字不仅是生态改善的见证,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注脚。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嘉峪关市以绿色税制为杠杆,撬动产业转型、水资源节约、城乡洁净的协同发力,在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打造生态宜居典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税制发力催化产业绿色转型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而绿色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嘉峪关市立足产业结构实际,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等绿色税种的调节作用,引导传统产业向低碳转型,让高碳产业焕发绿色生机。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全市统筹考虑行业差异、区域特点和生态责任,针对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放特点,制定差异化征管策略,区分主要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实施精准调控。通过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2025年上半年,全市23家排污企业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607.34万元,这些资金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企业的环保改造投入。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作为嘉峪关市钢铁产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曾面临污染物排放压力大、环保改造任务重的挑战。借助全市绿色税收政策的支持,2024年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803.51万元、环保税减免340.64万元。拿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后,企业将资金投入7个环保设备升级项目,同时开展2项技术创新,实现了废水、废渣、废气的减量化处理。数据显示,其颗粒物排放量较2022年下降36.76%,如今已成功跻身“绿色工厂”行列。
“我们计划再投入17.63亿元,实施15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预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再降16.7%。”该公司环保负责人介绍,绿色税制不仅让企业算清了“环保账”,更算明白了“发展账”,转型动力越来越足。目前,全市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环保投入年均增长12%,产业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智慧管水守护戈壁生态命脉
“戈壁明珠”的灵动,离不开水的滋养。作为西北干旱地区城市,水资源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全市以水资源税改革为契机,构建“税务征管、水利协作、自主申报、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
通过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全市整合水户信息档案,精准掌握水资源税税源底数,目前已采集25户重点用水企业信息和207条取水证数据。借助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取水信息实时监控、申报数据自动预填、税款精准计算,既提升了征管效率,也让企业用水“明明白白”。
酒钢集团公司是全市最大的取水单位,年取水量约10300万立方米,涉及地表及地下水、城镇公共供水、工业和农业等多种取水类型。过去,复杂的取水结构让企业申报常常“犯难”。如今,依托部门数据共享,平台能自动提取取水许可证、实时取水量等关键信息,生成申报草稿,企业只需核对确认即可完成申报。“以前要花3天整理数据,现在半小时就能搞定,还能清晰看到各水源地用水成本,为节水改造提供了精准依据。”酒钢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吴莎说。
在水资源税的刚性约束和政策引导下,酒钢集团公司先后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酚氰废水深度处理及回收项目,工业废水利用率从65%提升至82%,年节水达1200万立方米。不止酒钢,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纷纷开展节水改造:嘉峪关大友企业集团实施循环水系统优化,年节水300万立方米;甘肃中电酒泉发电有限公司采用空冷技术,较传统水冷方式节水70%……2024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改革前提高9个百分点,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5%,水资源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协同治污共建生态宜居家园
城市的宜居度,体现在每一条街道的洁净、每一片社区的清爽。嘉峪关市将城镇垃圾处理费征管作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构建“政府主导、税务征收、部门协作”的共治格局,让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成为城市新风尚。
在机制建设上,全市建立财政、税务、环卫等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破解核费标准、减免政策等难点问题。通过与工商、环卫总站共享企业注册、垃圾清运量等数据,实现费款计量精准化。同时,优化电子税务局线上缴费功能,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缴费、开票,2024年线上缴费率达92%,缴费效率大幅提升。
“以前缴费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在办公室点几下鼠标就搞定,政策宣传也很到位,连我们这种小微企业都能清楚知道缴费标准和减免条件。”嘉峪关市一家餐饮企业负责人王磊说。为让政策家喻户晓,全市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解读文章30余篇,开展联合培训5场,发放宣传册150余册,企业知晓率达90%以上。针对缴费人疑问,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般问题1个工作日解决,复杂问题5个工作日回复,去年共处理各类诉求87件,满意度100%。
资金“活水”的持续注入,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了坚实保障。2024年,全市城镇垃圾处理费征收额较上年增长15%,这些资金被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升级、垃圾分类中转站建设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5%,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从产业车间的环保改造,到企业厂区的节水革新,再到城市角落的垃圾减量,绿色税制正像一根无形的纽带,将政府调控、企业担当、社会参与拧成一股绳。如今的嘉峪关,不仅有“天下第一雄关”的豪迈,更有“绿满雄关”的清新,这座城市正以绿色为笔,在戈壁大地上持续书写生态宜居的新篇章。(融媒体中心记者朱玲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