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7-18 09:52:53 来源: 陇西县融媒体中心

陇西:“三分田”育苗工程守护陇药产业“绿色基因”

2025-07-18 09:52:53     来源: 陇西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陇西县是工信部和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县上大力推广实施“三分田”工程,着力推动以黄芪为主的道地陇药育苗扩繁标准化、良种化发展,全力守护中医药产业“绿色基因”,为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药农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暑时节,酷热难耐,但阻挡不了药农们躬身田间劳作的身影。尽管今年前半年天气干旱,德兴乡营门村村民史恩福家育的三分地黄芪苗却长势格外好。史恩福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家被确定为“三分田”育苗工程示范户,政府免费投放了8斤黄芪籽种,4月中旬县中医药研究院还分派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给大家手把手示范了黄芪地膜覆沙穴播育苗技术。良种赋能加上标准化育苗技术,让史恩福大开眼界,对今年的黄芪育苗更是信心满满。

  陇西县德兴乡营门村村民史恩福:原先育这个黄芪苗子的话,一个分下二三斤籽种,(撒播)上以后等老天爷下雨的,如果天下雨了,那就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的出苗率。像今年前半年那么晒,那基本上就绝收了。你看三分田的籽种出苗齐齐的,地膜沙子保墒,出苗率达到98%以上呢。像今年这样的(黄芪)苗子,(如果)雨水合节,我估计能挖300多斤。

  无独有偶,尽管天旱日久,但柯寨镇张家湾村村民郭俊义家的4亩大田黄芪长势格外欢实。这份难得的欣喜,同样得益于县上实施的“三分田”育苗工程。去年,郭俊义家通过“三分田”育苗工程获得政府免费投放的8斤黄芪籽种。由于这些籽种都是经过标准化加工车间精选的优质黄芪籽种,当年出苗率达到了98%以上,加之田间管理及时。今年年初,他家三分地的黄芪苗喜获丰收。

图片

  陇西县柯寨镇张家湾村村民郭俊义:今年挖的(黄芪)苗子普遍就是在咱们说的香杆苗子,长基本上都是三十公分。这八斤(黄芪籽),我就挖了300斤苗子。

  好种育好苗,好苗长好药。对于今年的黄芪收成,郭俊义同样信心满满。

图片

  陇西县柯寨镇张家湾村村民郭俊义:现在别缺雨水,管理好,别让黄芪起病的情况下,到后半年黄芪开挖的时候,大体上一亩要挖(鲜药)2500斤以上呢。价钱跟去年(一斤)三块六卖鲜药的话,这一亩地(黄芪)要卖8000元呢。

图片

  以往,陇西县药材育苗以渭河沿川和南部山区为主,北部山区则以大田种植为主,年初种药材时节,药农们经常到市场上自行去买种苗,由于种源不确定、种质混杂、质量不一,导致出产药材品质良莠不齐,产量和收益难以保证。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从2017年开始,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按照“户均育三分苗,来年种两亩药”模式,首先在全县黄芪种植重点优势产区和新增产区,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药材种植户,每户投放8斤提纯选育的优质黄芪籽种,探索试行种苗扩繁“三分田”工程,并采取包乡包户开展全程指导服务,引导老百姓改变传统撒播育苗方式,积极推广更加高产高效的地膜覆沙穴播育苗技术。近几年,县上扩大“三分田”工程实施范围和示范推广优势品种。2024年,“三分田”工程已覆盖全县17个乡镇,示范推广品种扩展到黄芪、黄芩、红芪,而且所有籽种都经过中药材标准化加工车间精选加工。今年,全县在17个乡镇171个村落实“三分田”种植户22500户。其中,黄芪育苗10744户,每户投放良种4公斤;党参育苗1276户,每户投放良种1.5公斤;黄芩育苗8758户,每户投放良种2.5公斤; 红芪育苗984户,每户投放良种3公斤;柴胡育苗738户,每户投放良种1.5公斤。

图片

  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助理农艺师杨少杰:三分田这个投放的种子的出苗率、抗病性,还有抗旱性都比传统育苗的比较好。根据今年年初“三分田”测产的情况来看,黄芪种苗(产量)745公斤每亩,黄芩种苗的测产是639公斤每亩。相比传统育苗来说,黄芪(苗)亩产高出25%左右,黄芩(苗亩产)高30%左右。

  今年,县上利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等项目资金,指导企业(合作社)、农户建成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核心示范基地1万多亩,带动全县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总面积达到6.53万亩。(记者:柴宏文 实习生刘嘉丽)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