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7-17 10:41:38 来源: 甘肃日报

党建引领结硕果 业兴村美幸福来——看新坪村的十年之变

2025-07-17 10:41:38     来源: 甘肃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原标题:党建引领结硕果 业兴村美幸福来——看新坪村的十年之变

  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新坪村村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

  “缸二两,四两缸,我们移民到靖远地方上,靖远地方真漂亮,硬化路修到大门上,自来水拉到院里淌,我们把共产党的恩不忘……”

  在村民哼唱的“花儿”小调里,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新坪村这座移民新村的幸福生活新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时值夏日,走进新坪村,500余座日光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菜农们正忙着将刚采摘的黄瓜装车,运往村头的农贸市场出售。这个十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岷漳地震灾后省内安置村,如今靠着种植黄瓜,实现了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十年前初到靖远县时,种惯了山地的村民不习惯这里水浇地的种植方式,对设施农业更是心存疑虑。

  “群众一盘散沙,有些人还萌生了回老家的念头。”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新坪村党总支书记陈永红感慨万千,怎样凝聚人心,让群众尽快扎下根,成了村“两委”的头等大事。

  “只有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才能帮助村民扎下根来。”经过一次次的摸排走访,村“两委”找到了解决办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做起。

  把党课开到田间地头,让党员在一线亮身份、学本领、解难题;村党总支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开展“我是党员我先上”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带头筹资筹劳,带头抓发展……

  经过不断实践摸索,村党总支总结出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经验推广”的长效机制,以6座示范棚半年创收3万元的实绩,彻底打消了群众顾虑。

  村民徐小菁说:“以前对种大棚没信心,看着党员们没日没夜地干,还做出了成绩,我们跟着干也有了底气!”

  在新坪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党员责任田”公示牌格外醒目,15名党员的包抓区域、产业任务及联系方式一目了然。陈永红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将党旗插在产业发展一线,每月举行1次大棚课堂,每季度召开1次产业研讨会。

  “今年,我们解决了黄瓜种植中连作障碍、病虫害防治和设施种植机械化程度低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陈永红话里透着喜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坪村创新构建“党总支+合作社+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体系,形成“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跟进、制度保障”的良性循环,发挥党组织作用,从种植能手、返乡创业者中选拔10名党员中心户,充当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民意收集员等角色,联系服务农户,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筑基,增强富民强村“绿色动能”

  在党员带头到全员共建的转变下,新坪村的日光温室产业完成了从百亩示范棚到规模化产业园的升级。

  村头近年新建的农贸市场里,12间保鲜库全天候运转。市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更是让村里的鲜蔬远销全国。市场日均交易鲜蔬超15万公斤,2024年销售额2.4亿元。

  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村里为村民及产业提供的服务保障也愈发精细和有力。

  为应对市场价格波动,村集体引入政策性蔬菜大棚农业保险,当大棚主体或棚内蔬菜受损时,农户可获保险公司的损失赔付;

  村党总支牵头成立青年合作社,注册“花儿新村”品牌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与华润万家、大润发等5家商超建立直供关系,品牌溢价使黄瓜每公斤均价提升1.6元;

  村级电商服务中心成功培育“新农人”主播,帮助小农户“抱团发展”,增加群众收益,通过拼多多等购物平台实现线上销售额20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20%;

  …………

  “我们的目标是让村里的好黄瓜走向更大的市场,让村民的辛苦不白费。”村党总支副书记贾尕强表示。

  如今,新坪村形成了“春种夏管、秋收冬储”的全产业链条,小黄瓜变成了“金疙瘩”。

  除了发展蔬菜产业,新坪村还推动光伏电站、就业帮扶车间等多元业态协同发展,努力让群众“人人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过去守着土地受穷,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民卢义平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治理增效,绘就和谐幸福“美丽画卷”

  产业兴旺的新坪村,还展现出一幅移民村庄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新坪村构建“思想引领+文化浸润+榜样带动”融合机制,创新“扶智固本”工作模式,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依托“新坪讲习所”平台,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

  ——以村规民约为准则,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生产大比武树立模范典型,结合春节联欢晚会、社火表演、篮球赛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村里的风气越来越正,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村民高素丽告诉记者。

  近年来,新坪村还不断提升基层议事效能,利用村民议事平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田间议”“网格议”,有效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80余个,涉及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安全生产、土地权属争议、禽畜散养污染等方面。

  特别是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方面,新坪村创新将议事机制与调解实践深度融合,让“村民议事平台”成为矛盾化解的“前哨站”,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

  如今的新坪村,道路宽敞整洁,大棚错落有致,小院温馨美丽。

  从荒芜的滩涂到希望的田野,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新坪村的十年蜕变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生动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基层治理真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 雯 通讯员 任 君 李国昭)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